第1909章分藩後續,袁尚求見
有人說,三國之中,劉備曹操孫權,其實就是悲劇的英雄,因為他們做的事情,到了最後都是一場空。他們爭霸天下,結果最終落到了司馬手中,他們奮鬥一生,結果臨了都沒有看到夢想成真,他們努力拼搏,結果只剩下了江間的一壺酒,漁翁的一聲嘆。
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也沒有錯。
但是如果站的更高一些,或是從更深層次的方面去考慮,其實劉曹孫三個人,都為了整個華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為他們三個人,在各自統治和治理的時間之內,都不約而同的做出了一件事,一件意義深遠的事情,就是啟用了許多寒門,甚至是庶族的人才。
曹操就不說了,很多人都清楚。
劉備之下,關羽是逃犯,張飛是商戶,諸葛亮是破家逃亡荊州的寒門……
孫權的手下,雖然孫十萬一輩子都在和江東士族抗衡,但是在抗衡的期間,也提拔了一些傑出的寒門人才,比如呂蒙,周泰,闞澤等等……
從這一點來說,他們是成功的,他們也是偉大的。
不管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至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給與了漢代更多人的晉升空間,他們開闢了上下階層流動的渠道,使得已經漸漸固化的階層等級重新活動起來,才有了三國時期那麼光輝閃耀的各種人物。
縱觀整個歷史來看,在每一次的打破階級固化,重新確定新的階級的時候,都有一批才智驚豔的人才華光,照耀在歷史的道路之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所以嚐到了甜頭的寒門和庶族,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即便是三國結束了,他們也不願意再次沉淪。
整個的春秋戰國,權柄都是屬於貴族的。秦朝之所以能夠一統六國,其中未必沒有二十軍功爵的相當一部分功勞。而漢代之後,權柄是公卿的,士族強大,把持地方,和中央抗衡,然後劉曹孫三人在爭鬥的過程中,提拔了大量的庶族,而這些庶族發揮出的力量和光華,遠遠超出了同時期的那些所謂『更高貴』的士族子弟。
雖然漢代最終的結果,就是五胡亂華,各自為政,但是與其說三國紛爭最後導致了五胡亂華,還不如說那些不甘心就這麼沉寂下去的寒門庶族,為了爭取自己不至於被『九品中正』等級完全固化,不至於再次變成下等人,他們義無反顧的行動了。
顯而易見,寒門和庶族本身並沒有太多力量,因此藉助外力就成為了一條必然的道路……
所以就像是斐潛之前分析的那樣,整個漢代的邊境問題,是漢人本身的問題,整個三國的問題,也是漢人自己的問題,就連後續的五胡亂華,也同樣是漢人自己的因素。
如果不是華夏人自己折騰自己人,那麼沒有那個外族能夠抵擋得住華夏人的腳步!
這一點相信很多人也知道,但是就像是之前斐潛問劉備的問題一樣,知道『苛政』如此,那麼有去做了什麼,去改變了什麼?
斐潛認為,華夏之所以流放都往邊緣地區扔,是因為大多華夏人都認為周邊都是蠻荒之所,都是不毛之地,直至後世明清,依舊認為四海皆蠻夷,唯有華夏美。
所以斐潛提出『資源論』,不落餘力的給劉備灌輸交趾多麼美,有多麼多的物產和財富,這都是為了通過劉備,也讓其餘的華夏人開始形成一個觀念,外面的世界雖然蠻荒,但是有數不盡的財富和機遇,與其在自家家中打生打死,不如向外走一走,看一看去……
雖然說這樣處理之後,將來肯定還有新的問題,但是將來的問題也只能留給將來的人去處理了。至少現在這個階段,斐潛覺得這樣做,是一個解決當下尖銳的社會矛盾的方式方法。
『劉玄德若是此去,怕是難回華夏了……』龐統緩緩的說道。
對於劉備的安排,龐統沒有多少意見。
因為雖然將權利下放給劉備有一定的風險,但是風險性不高,因為很簡單,劉備已經是四十了。在漢代平均壽命大概四十幾的水準來算,劉備差不多已經算是黃土蓋到了脖子處的年齡了。
即便是從現在開始,劉備什麼都不準備,立刻奔向交州,在路上至少也要一年的時間,然後交州的士燮肯定也不會輕易的就放棄手頭上的利益,劉備即便是邊打邊談,拉攏一批打一批,沒有個兩三年的時間也搞不定士燮。
打下交州之後還需要恢復生產,恢復經濟,積蓄力量,這又至少要兩三年,所以即便是劉備心懷不滿,去交州就是為了領軍打回來,按照最快的來算,等到劉備能夠有實力可以回頭的時候,怕是已經年近五十了……
再加上交州嶺南一帶的氣候,蚊蟲,瘴氣等等,稍有不慎……
而劉備的下一代麼,且不說會不會因為歷史的車輪變動產生什麼偏差,就說普通人在戰亂之後都喜歡穩定一段時間,那麼劉備老了之後,下一代在斐潛特意安排的關中穩定的生活條件下,每日錦衣玉食,盡情讓劉禪放飛自己,將來等幾年十幾年再放到交州去之後,還能有多少豁出去拼搏的決然?
漢代慣例,出任外地太守,刺史州牧等重職的,長子需要留在中央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