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9章 西京尚書,烏合之眾(第2頁)
『恭喜驃騎……』郭嘉拱手說道,笑呵呵的表情當中,似乎潛藏著一點什麼其他的東西,『恭喜,恭喜!』
斐潛哈哈笑了笑,將手中的詔書讓黃旭收好,然後又跟荀攸確定了一些相關的事務,然後對著郭嘉說道,『奉孝不寫封書信?以做辭別?』
郭嘉微笑著,搖了搖頭說道:『心安境亦安,何必報平安?隨波逐流去,無喜無憂回。書信,不急一時。』
『咦?』斐潛看了看郭嘉,『奉孝可是信佛?』郭嘉的這幾句話,倒是有些看破的味道,也有些像是佛偈的模樣。
老子講說:『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
然後釋迦牟尼也說:『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似乎,嗯,這個,有些意思。
『什麼?新缶?』郭嘉愣了一下。
『佛,非缶也。』斐潛笑了笑,說道,『身毒有民,所創之教。言浮屠,自明覺者、知者,對迷名知,對愚名覺,以應行者,羅漢,菩薩位,明覺古往今來,稱為佛。以往生定今命,因今行定來生,緣和合生,緣滅即亡。嗯……大抵如此,奉孝以為然否?』
郭嘉皺起眉頭,琢磨了一下,然後瞄了瞄斐潛,『驃騎……以其為然?』郭嘉身為俘虜,但是也有些像是客卿的味道,所以言語之間,也不算是多麼客氣,也不需要。
『啊哈哈……』斐潛笑而不答,旋即轉到了另外一個話頭上,『雒陽原有白馬佛寺,乃明帝夢金人西去,後求得佛經沙門而建……長安之外,亦有其傳人,名為……嗯,屆時奉孝有暇,亦可一觀……』那個僧人叫什麼來的?斐潛話到了嘴邊,結果就給忘了,想不起來。
『佛……缶……』郭嘉唸叨著,『緣和合生,緣滅即亡……擊缶而聲,棄缶而亡……驃騎可是覺得山東當下如缶一般?』
啊?
我這麼說了麼?
斐潛略微愣了一下,好吧,就當做我說了罷……
郭嘉搖了搖頭,似乎因為斐潛的愣神而加強了自身的判斷,繼續說道:『自春秋,至秦漢,以經文明知覺行,以忠孝繩理衡法,生生世世,代代相傳,舊缶前去,新缶繼之,其可亡哉?驃騎此念,未免偏頗。』
斐潛歪著頭,看著郭嘉,忽然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郭嘉還有這些山東士族,這麼不看好山西,不看好自己麼?
郭嘉也看著斐潛,說道:『驃騎是真不知,或是故不知?』
斐潛示意郭嘉繼續說:『知如何,不知又如何?奉孝不妨言之,且做酒資。』
郭嘉頓時笑了出來,『可是蒲陶之酒?如此甚善!』
斐潛點頭說道:『看來某讓奉孝同去長安,倒是錯了,屆時奉孝醉隕於杯盞之間,豈非某之大過?』
其實斐潛一直以為歷史上郭嘉在曹操之處英年早逝,多少是有些問題的,當然,也有可能是純粹斐潛想多了。不過既然有緣分碰見了,那麼斐潛也想皆這個機會讓長安的張雲等醫師給郭嘉看看有沒有什麼隱疾,調養一二,就算是將來放郭嘉回去,說不得也可以讓郭嘉多活上幾年。
再者,這一次的封詔,幾乎就確定了山東和山西在大漢的名義之下的分割。但是分割並非斐潛的最終目標,所以依舊要有一個渠道將山西的變化傳遞到山東去,而作為一個聰明人,又有這樣的幾分交情,讓郭嘉作為橋樑,間接的影響曹操,亦或是荀彧等人,或許也不失為兩全其美的方法。
當然,也有可能什麼都影響不了……
不過這個無所謂,因為有自然更好,就像是錦上添花,若是沒有,斐潛也從來不會指望山東士族能夠雪中送炭。
『若可醉生夢死,亦無所憾!哈哈哈……昔日高祖居關中,然光武據冀豫,非其所欲,乃根本固原,以制天下也……』郭嘉哈哈大笑,捋了捋鬍鬚,看了一眼斐潛。
斐潛明白郭嘉的意思,點了點頭,表示讓郭嘉繼續。
『所謂根本,乃進退之道也。進可勝,退可守,方稱基業。』郭嘉緩緩的說道,然後看著遠方,『驃騎既以並北而起,當固山西,據函谷,守天下之要衝,此便為驃騎之根本也……然如司空……高祖之後,關內關外,光武之後,山東山西……驃騎欲山東之人曲從關中,豈傾覆百年山東之業哉?更有並雍之所狹閉,雖說關中沃土千里,然何如冀豫?若舍之而西,可容乎?長安陵邑,亦可變乎?雖說曹公當下,兵不力勝,驃騎甲鋒銳堅,震動人心,然縱數城易手,其餘千城萬鄉,驃騎又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