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447章 君位之側(第2頁)


說起來,袁紹也漸漸的接近了漢代平均男子的壽命線,再加上這兩三年基本上都是南奔北走,東征西討,身體的負擔也是非常的大,所以在心情大起大落之後,也難免邪風入體,病痛纏綿……

袁紹一病,頓時袁氏上下就動盪起來。

在漢代,病痛這種東西,可不是找個醫師開個方子吃點藥湯就能痊癒的,因為醫療技術的不健全,有太多太多的人就這樣病著病著就一命歸西的也是大有人在,因此原本壓制在水面之下的問題就漸漸的浮現了出來。

大公子袁譚,最開始的時候也是跟著袁紹在軍旅之中,因此也很受軍隊將校的認可,所以很多人都認為袁譚應該是袁紹的繼承人,在袁紹臥榻不起的時候應該出面主持事務……

二公子袁熙個性親和,因為是庶出的原因,所以待人處事都比較溫和,又迎娶了冀州大族之女,所以很多冀州人士也認為如果袁譚不能繼承大業,那麼袁熙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事情就是這麼的有趣,袁紹既不認可袁譚,也看不上袁熙,偏偏喜歡幼子袁尚,所以麼,冀州士族幾乎所有人的押注基本上全都落了空!

頓時冀州各地紛紛朝袁紹發來慰問函,對於袁紹的身體表示了十二萬分的關切和慰問,甚至有人表示在家中天天為袁紹焚香祈禱等等,然後必然在信函末尾附加一句,建議和推薦他們所押注的袁譚或是袁熙回到鄴城主持大局。

看到這些信函,袁紹不由得躺在床上憤怒的大叫,狠狠的拍著床榻,老子還沒死呢!

於是乎,袁紹對於袁譚和袁熙的印象越發的差了起來,而對於在身邊每日昏定晨省的袁尚越發的看的順眼……

畢竟漢代的標準,以孝為先麼,有孝便是好人,純孝就是大好人,至誠至孝便是最頂尖的好人,袁紹便認為袁尚如此孝順,將來一定是個很好的人。

於是乎,袁譚表示要回來盡孝,袁紹拒之;袁熙表示要回來端茶遞水,袁紹斥之。

一時之間,冀州人心惶惶,就連出發取渤海征討臧洪的軍隊都耽擱了下來,駐留不前……



除去袁紹不談,看到日食的地方也不僅僅是在冀州一地,在幷州的斐潛這裡自然也看到了日食。

在學宮的一個博士也不知道是那一根筋搭錯了位置,也給斐潛上了一份行章,表示日食是天示警兆,表示災禍降生,要斐潛善待子民,休養生息,消除弊端,減輕賦稅,方可避免天災降臨云云。

斐潛笑眯眯的當眾表揚了這個博士,並且認為這個博士對於天災禍事很有研究,便加封了這個博士為福禍巡風使,讓他專職去查看各地福氣災禍……

對於冀州的變故,在斐潛治下也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就是趁他病取他命,既然袁紹當下虛弱動盪,就不妨進軍東征,取得冀州;另外一種就是暫且坐看事態發展就好,不要太早參與進去,先穩固自家的基本盤再說。

經過兩三天的商討,斐潛也最終還是決定了不出兵。

畢竟連番征戰下來,損傷也是不少,再加上四五月正是田地裡面莊禾生長,草原之上牲畜繁殖的季節,此時出兵,確實有些太過於勉強,而且就算是大軍能供攻入冀州,然而戰線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鋪開的太大之後怎麼有效統管,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到時候若是一個不妥當,倉無所得,野無所掠,怎麼可能持久?

因此還是踏下心來,老老實實種一兩年地再說吧。

縱然大多數人都認可斐潛的決定,但是依舊還是有人會覺得惋惜,畢竟冀州肥肉一塊,有這麼好的機會,卻只能旁觀,未免扼腕。

方針頂下之後,斐潛便收攏了兵線,除了在北面繼續支撐劉和的一部分開支,讓劉和有能力在袁紹後方幽州搞風搞雨之外,其餘的地方基本上都處於一個收縮防禦的狀態。

拋開重新關注種田的斐潛不談,在豫州之處,皇帝劉協也認為這是一個收拾袁紹的大好機會,趁著大朝會的時候就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公然向群臣說道:“如今天降警兆,乃主重臣失德!如今大將軍袁,不思奉王,私逞強橫,百姓流離,兵火連綿,乃罪責深重也!今聞冀州動盪,可乘此良機,發兵河北,征討忤逆,不知各位愛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