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317章 風動(第3頁)


司馬徽靜靜的看著在祭拜英烈的眾人,半響才緩緩的說道:“此便為牧也……徵西高明啊……”

對兵卒祭奠,可以激昂士氣,鼓勵兵卒在戰陣之上的時候奮勇向前,而對書佐祭奠,則是可以刺激更多的人投入到胡人教化的工程當中去,或許再過上一兩代人,這些接受了漢化教育的匈奴人,便徹底的轉變成為了漢人的一部分也說不定。

郡守者,為天子牧。何為“牧”,便是指基層的民眾就像是牛羊一樣,很容易的便被一些事情所吸引,然後咩咩叫著彙集於某處,縱然被拖出來宰殺了,依舊是顧著眼前的草,而忘了身上的皮毛肉。

但是在這群羊當中,也有些特異獨行者。

比如司馬徽。

司馬徽是在真心的稱讚斐潛,認為斐潛這一手很漂亮,但是不意味著司馬徽就願意跟隨著斐潛揮舞的鞭子走。

在過去的那一段時間內,司馬徽也在南北奔走,畢竟有名士的光環護身,在中原大地上爭鬥的各路諸侯也不會特意為難司馬懿,所以司馬徽其實也看到了山東士族的掩蓋在所謂勤王大旗之下的蠢蠢欲動,眼見著大漢王朝的控制力在這個過程當中分崩瓦解。

從北到南,大大小小的諸侯,在明面上,在暗地裡,進行著大大小小的博弈和衝突,各地士族豪右,也在這個過程之中,或者觀望,或者投注,或者是在被迫無奈之下開始站隊,但是也有那些站錯了地方,直接一腳踩進鬼門關的……

河內大體上還算是幸運的,除了最開始董卓領兵奇襲河內之後,到現在基本上也就穩定下來了,生產生活什麼的,大體上也恢復如初,只不過當下唯一不穩定的因素,便是這個徵西將軍斐潛。

兩軍交戰,不僅是雙方兵卒爭鬥,就連兩軍交戰之處的城池村寨,也會遭受牽連,導致家破人亡,整個城池村寨變成鬼域的也是常事,如果說將來斐潛和袁紹有朝一日動起手來,河內就成為了前線。

到那個時候,就算是司馬家族再有能耐,目光卓越,先行站在勝利者的一邊,但是能完全避免失敗者垂死掙扎之下的喪心病狂麼?一場大戰下來,吞沒一個有著幾百年傳承的家族,或是幾個,不也是常有的事情麼?

這便是司馬家必須要面對的複雜現實。

袁紹有什麼樣的實力,司馬家自然也看得清楚,但是司馬家也看得出袁紹有怎麼樣的野心,別的不說,單單之前袁紹要擁立劉虞為帝的行為,就讓司馬防和司馬徽很不以為然。司馬防個性耿直,就連在家中和兒子說話,也是嚴肅無比,時時刻刻講究禮法,自然對於袁紹這種破壞了禮法的行為很是反感,所以根本就不願意去投效袁紹。

所以,查探斐潛的實力,以及推演後續的變化,便成為了司馬徽甚至是整個司馬家族當下比較急迫的事情了。至於今文古文的相爭,也是需要有命相爭,若是連命都沒了,那還爭什麼爭?

山嵐吹拂而過,祭壇之上的長幡飄飄。

司馬徽仰頭而望,眯縫著眼睛,似乎在思索著什麼,良久方說道:“二郎,明日你去拜會徵西將軍……需恭謙些,切莫再出錯了……”

“叔父?”司馬懿有些不解的說道,“何須如此?說起來叔父還有恩於他……若非叔父贈其名號,壯其聲勢,豈能揚名河內?”

司馬徽搖了搖頭,說道:“二郎這兩日可曾於平陽聽聞這個名號?”

“這個……”司馬懿啞然。在平陽,聽得,說得更多是徵西將軍,哪裡還有人稱斐潛為什麼“隱鯤”啊……

水鏡先生望著遠處飄搖不定,宛如要乘風飛去一般的長幡,緩緩的說道:“隱於淵,方需揚名於外,如今已是扶搖而起,雙翅震而風雷動,又何須在意些許浮雲陪襯?”

聞言,司馬懿也不由得默然,隨著司馬徽的視線,也投向了遠處的祭壇,目光閃動,也不知道想著一些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