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311章 立場


趙雲在物理空間上距離斐潛很近,似乎只有不到三步的距離,但是趙雲卻感覺這三步的距離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鴻溝,讓他只能仰望,難以理解。

趙雲垂下目光,看著地面,他不相信神靈,甚至也懷疑祖宗,當年在逃難的路途上,趙雲他就覺得自己已經被神靈或是祖宗拋棄了,如果神靈或是祖宗真的那麼靈驗,為什麼一路之上有那麼多的好人一個接著一個的死去?

可是在匈奴人被神靈或是祖宗拋棄的時候,徵西將軍斐潛又為何給於夫羅指出一條路?讓這些匈奴人自生自滅不是更好麼?

趙雲不喜歡匈奴人。甚至可以說,趙雲不喜歡任何的胡人,在他心中,或許和早期的公孫瓚的理念是一樣的,只有死去的胡人才是好胡人,或許這也是趙雲在歷史上跟隨了公孫瓚一段時間的原因。

所以當趙雲面對徵西將軍的做法的時候,趙雲嘗試著去理解,去參悟,但是似乎參悟不出什麼東西來,匈奴緩過氣來,不久等於是在華夏漢族身邊埋個不定時的炸彈麼?雖然趙雲未必懂得什麼叫做不定時炸彈,但是不妨礙趙雲有這樣的大概想法。

“子龍,可有何事?”

斐潛一轉頭,發現趙雲略有所思的模樣,不由得問了一句。

在斐潛的眼裡,趙雲這個人很有意思,至今為止,趙雲是所有將領裡面把“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飢。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做得最好的一個。

若是軍營沒有立寨,趙雲一定是站在高處,若是衝鋒陷陣,趙雲也定然是位於前鋒位置,讓全軍都能看得見,有趙雲在,其實斐潛可以偷懶很多。

在行軍作戰的軍陣之中,趙雲嚴於律人,同樣也嚴於律己。換一句俗話來說,趙雲就是認死理,倒不是說趙雲這個人呆板,而是說趙雲為人正直,畢竟能在蜀國權力傾軋那麼厲害的環境下,還能到了多少還算是善終的,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當時的趙雲其實也不缺乏變通的手段。

“……某近日讀左傳,有一事不明,還請主公解惑……”趙雲沉默了片刻,拱手說道,“……昭公十二年,晉伐鮮虞。十三年,晉以上軍侵鮮虞,大獲。十五年,晉三伐鮮虞,以鼓子鳶歸。二十二年,鼓子反,叛於鮮虞……”

斐潛點了點頭,說道:“子龍倒也記得精準,此乃晉國鮮虞之戰也……”

其實左傳記載的時候,因為左老先生也沒有特別備註一些什麼,特別是要考究一些事情的時候,也多出了不少難題,就像是在歷史上鮮虞和中山,位置基本上是重疊的,但是在左傳當中卻既出現了鮮虞字樣,也出現了中山字樣,說是一國,卻又有分別,說是兩國,地理位置又在一起……

當然如果說地理上的中山國,是鮮虞這個名稱的族人在掌控,那麼多少也說的過去,但是問題是鮮虞又被左老先生稱之為鼓人,所以這個相互之間的關係,就有些亂了。畢竟年代久遠,也沒有其他什麼佐證來證明,因此鮮虞和中山的關係,一直以來都是歷史的一個謎團。

趙雲接著說道:“晉國取鼓子鳶,七年於晉,相安無事,然復叛於鮮虞……蓋因穆子故,或因鳶故?”

嗯,這個觀點倒是有些意思。

斐潛笑了笑,說道:“子龍之意,某如晉國,匈奴便是鮮虞了?”

趙雲看了看斐潛的面色,猶豫了一下,依舊拱手說道:“雲不敢,直論事爾。穆子圍城,不納其獻,待鼓食竭而取,不戮一人,誠為善舉也,鼓人皆服之,然穆子亡故,鮮虞便叛,此為巧合乎……雲於黑山之時,常聞幽北劉使君先年親撫烏桓,多有善政,烏桓之人多感劉使君之誠信,遂無寇邊之舉,然朝廷召劉使君入朝,烏桓便復叛之……”

“哈哈……”斐潛大笑,拍了拍趙雲的胳膊,說道,“子龍如今精進不少!可喜可賀!如今也可以說是學以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