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不作死就不會死
晏平元年秋。
京兆尹閣臺一場大火,雖然水龍盡力搶救,但是依舊燒燬了存放各類文檔的三間倉庫。
次日,收到了消息的三輔士族便彙集到了長安,以各種理由,反正只是探友,順路,湊巧,剛好,走到了閣臺失火的左近,親眼看一看那些被燒通了房頂的庫房,那些依舊還冒著殘煙的漆黑樑柱,那被煙熏火燎的石牆石壁。
“真燒了?”杜幾坐在席上,給韋端斟了些酒水,然後問道,“昨日某去查勘藍天霸水水道,結果一回來就聽聞了此事。”
杜幾和韋端相對來說比較熟悉,因此韋端也沒有藏著掖著,點點頭說道:“確實是走水了,簡牘絕斷,令史當場就癱了,已經被龐使君下令投入獄中刑訊嚴查。”
令史就是官吏閣臺這些檔案的長官,負責對整個檔案庫房管理。閣臺除了問題,自然是難脫其咎。
漢代檔案管理,承於秦朝,加上從劉邦開始,在蕭何的建議之下,就展開了對於秦朝關中的文書資料的嚴密官吏,因此到了漢代後期,大量的簡牘檔案已經是汗牛充棟,堆積如山,自然也就需要一定的檢索方法。
漢代簡牘檢索,首先就是公文編聯,就跟後世發什麼通知,都有一個通知編號的意思差不多,然後再加上一些簡短的篇題,就編連成冊了。
然後對於某一件重大時間,就從單根或是單卷的簡牘,進行整合立卷,按照一卷一文一事,然後在此項基礎之上再加上大量的“檢”和“褐”,進行分類整理,“檢”就是標籤,用來進一步細分簡牘檔案的標識,還可以用作發佈公文的題頭,而“褐”則是一些帶有特殊花紋的小木樁,有的“褐”中間還有小孔,可以穿繩用來懸掛。
因此有了大量的簡牘檔案,對於這些以木竹為主的材質保護也就成為了令史重要的工作項目,一般在庫房之類,除了用木架隔離地面以免受潮之外,還會加入草藥進行避蠹,原本在雒陽的蘭臺,就是因為皇家才用了昂貴的蘭草用來避蠹而得名,一般的庫房則是用芸香草居多。
然後為保證檔案的安全,多數都會用石料作為檔案的庫房牆體,然後在石牆之外又挖水渠導水,只留一橋進出,既可以防火,也可以防盜……
但問題是,再好的庫房,也會潮溼。
在秋日氣候乾燥的季節,便會開啟庫房通風,搬出簡牘到戶外通風去溼氣,然後重新更換用來防蟲避蠹的草料袋子等等,而這個時候,這些被搬出來晾曬的檔案就不是在嚴密封鎖的重重石庫之內,而是在相對來說安全等級較差的一般庫房之中。
這一場蹊蹺的大火,便是發生在這個時候。
正常來說的是,在庫房周邊肯定是有水渠的,方便就近取水用火,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大火燃燒起來的時候,水渠竟然沒有多少水流,導致來不及搶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火災擴大,最後將庫房燒燬。
令史自然第一責任人,當場就被抓了起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其實一個小小的令史根本不是這一場大火的關鍵,重點的是那些被火燒燬的三輔地區的各種檔案。
“那麼傳聞田畝資料,便於此次盡毀……”杜幾皺著眉頭,說道,“韋兄可知傳聞所言是真是假?”
韋端沉默片刻,說道:“清點簡牘正在進行,此事,也尚未有定論……只不過,所焚燬的這一部分簡牘,皆為農事之‘檢’……”
說完兩個人都沉默下來。
忽然院外一陣喧囂,杜幾說道:“來人,去查看一下,何事喧譁……”
不多時僕從來報,說道:“龐使君令人張貼行文,說是庫房原本三輔田畝檔案已在大火當中損毀,讓田主持文書,於一月之內,至府衙之處,重立文牒,未立文牒者,皆為無主之地。故而眾人譁然……”
“重立文牒?”杜幾愣了一下,然後揮揮手讓僕從退下,搖了搖頭說道,“龐使君真是……這把火著實蹊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