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0章 試煉場(第3頁)
山間溼氣露水重,睡的地方也不見得能有多幹燥,搞不好年復一年累積下來,就是一身關節炎,不練功來強身健體去除溼氣,怎麼成?
因此,這些儻駱道內“沁人肺腑”的氣息,對於二麻子,嗯,清虛真人這樣沒有練武習慣的人來說,就等於是累贅而不是享受了。
就算是擔任了軍寨首領,對於清虛道長來說,依舊不想練武。
練什麼武,重要的是修仙啊……
錯了,真正最重要的,不是修煉武功,也不是修仙,而是早點想個方法,脫離了這個“山清水秀”的“仙境”之地才是真的!
該死的,這個破地方,誰愛待著誰便來,反正老子,嗯,貧道是不想待了……
無量天尊!
太上老君在上,便從了小道這點請求罷,小道定然年年供奉,三牲之禮斷不會缺……
清虛道長默默的在心裡唸叨著。
在清虛道長休憩的木石搭建的房屋之處,兩個年幼一些的小道童正在門口值守。
小雨紛飛,雨霧有時候會飄進屋簷來,打在小道童的道袍之上,但是兩個小道童依舊一動不動,眼觀鼻,鼻觀口,神情肅穆。
怎麼說清虛道長也是修道之人,也要有個修仙的樣子,自然是要清淨體面的,怎麼能和那些窮鬼兵痞日日相處一處,那樣如何才能體現出修仙之人的風儀?
因此清虛道長便在原本軍寨之外,尋了這樣一個風景秀美的地方,搭建木屋別處。木屋是建在山腰的一個小石平臺之上的,而沿著石臺下去,一條蜿蜒石泥小路的千步之外,才是原本儻駱道的沉嶺軍寨。
至於為什麼一個道長卻成為了軍寨的頭頭,這個說起來,和現在漢中張魯執行的政策有關。
說起來,張魯其實是孫子輩的……
真的是孫子。
從張道陵那邊開始算。
張魯的五斗米教,其實大名叫做正一盟威之道,又稱天師道,為張陵所創。張道陵原名張陵,因為大概是覺得自己得道了,因此在名字當中加了一個“道”字,這個就和二戰的時候日耳曼軍官名字中間,加一個“馮”,便高貴了三分差不多吧。
張陵為沛國豐人,原本也是個大學生,後來大概是在漢代國家圖書館裡面,看小黃書看得多了,嗯,是黃老之書,便放棄了朝廷郎官的職位,去尋找神仙的蹤跡……
後來張陵在漢順帝的時候跑到了蜀中,覺得這裡便是天地最具有靈氣的地方,便在鶴鳴山自稱受了太上老君之命,被太上老君封為天師,創立天師道。
因為入其教,便需先繳納五斗米,並且沒有七天體驗無條件退貨的制度,也沒有參加什麼國家三包的條例,所以被那些體驗不好的顧客批駁為五斗米賊,簡稱米賊。
當然,天師道里面的人並不是這樣覺得的。
自古以來,各行各業拜師,都得有見面禮,這是起碼的規矩和禮節。孔子收弟子亦收束脩,即十條臘肉,但是怎麼不叫儒教為“臘肉教”呢?
這明顯就是這些經學子弟對於天師道教的汙衊……
張陵最初建立天師道的時候,在巴蜀一代行醫傳道,貧苦的百姓因此信教者眾多。張陵死後,其子張衡繼之;張衡死,其子張魯仍傳其道,合稱之為“三師”,即“天師”張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
如今張魯自稱“師君”,在漢中推行****的政治體系,身為天師道的最高首領,同時也兼任漢中太守,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道教階級結構,初入道者稱“道民”;那些入道已久,並信道精深,具備一定實力的則任“祭酒”;那些各領眾多者則稱之為“治頭大祭酒”。
和漢代朝廷不同,張魯的軍隊,或是民政的管轄單位,不是村鎮,而是“治”,在漢中設立了“二十四治”,並且以祭酒來當一把手,全權管理行政、軍事、宗教等等事項……
因此儻駱道內,一個清虛道長成為了沉嶺軍寨的主管,也就不足為奇了。
並且天師道因為推行這樣的政策,在漢中引發出來的各種矛盾,彙集成為“米賊”這樣的稱呼傳遍四方,能怪誰?
當然,對於儻駱道這個小小的軍寨當中的清虛道長,根本理會不了那麼多,能夠吃飽飯,然後舒舒服服的在乾燥的床榻之上美美的睡上一覺,便是當下最大的享受了。
至於將來什麼的,還是先睡一覺再說罷!
然而如此微薄的清淨享受,也很快的被人打破了……
雨勢綿綿當中,一名衣衫破爛的大頭兵從山道軍寨之處,噼裡啪啦踩踏著泥水,連滾帶爬一身邋遢的順著石階,跑到了木屋前,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稟,稟……報……真,真人,有……有人……爬,爬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