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1102章 變革(第2頁)


宴也請了,飯也吃了,酒也喝了,自然是要談些正事了……

斐潛沉吟良久,才說道:“左真人,請問道何以興?何以敗?”

左慈眼皮跳了一跳,半低著頭沉默著思索著,許久才一字一頓的說道:“……道,以道興,以道敗……”

斐潛雙手輕輕一拍,稱讚道:“左真人盡得道矣……”

道教,其實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敵人,而他的敵人只是他自己。

道教是中國本土教派之一,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而形成,整體來說,是一個多神論的宗教體系,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

左慈聽聞斐潛問起這樣的話語來,心中不由得也是有些驚訝。左慈如今,雖然說昨日的故作玄虛被斐潛捅破了,但是這些年頭見到的大小縣令,郡守將軍也有不少,但是基本上要麼就是詢問方藥的,要麼就是訴說苦惱的,甚至是求長生的,然而像斐潛這樣,一上來就直指道家中心思想,詢問道教本質的,算是第一人……

左慈看著斐潛,有些不確定的說道:“莫非將軍也奉天尊?”

斐潛笑著,微微搖搖頭,當著面總是不好說老子就是不信神,於是便用含糊的話語說道:“供奉只是儀式,天尊自在人心。”

左慈聽聞,眼睛頓時就亮了亮,喃喃的重複了一下,不由得豎掌口宣天尊,讚道:“將軍果然明慧,此言大有深意……嗯,供奉只是儀式,天尊自在人心……嗯,善,大善,深的‘道法自然’之意……”

哦?

我說的話,還有這個意思?

好罷。

斐潛眨眨眼,只能是微笑以對。其實,這不就是後世幾乎所有宗教都用的技巧麼?就像是西洋宗教的“上帝與你同在”,佛家的“人人皆可成佛”,不都是一個意思麼?

斐潛等左慈稍微平緩了一些之後,才說道:“道欲明道,唯有一道。左真人可願為明道之人?”

左慈愣了一下,沉吟不語。

這是道教的一個重大的問題,也是道教傳播道路上面的一個非常大的障礙。道教的神仙太多了,多到了就算道教當中的人也不清楚的地步,像什麼上上太一君,無極太上元君,東王父,西王母等等,各個還有詳細的描述,以求真實可信,可問題是當民眾連字都不認得的時候,那麼多的神君能分辨得過來麼?

如果說“三立”是學習經學子弟大部分人的夢想的話,那麼開宗立教就自然是宗教人士的基礎願望了,最不濟也會將傳播教義當成是自己生活的一個部分。

因此當斐潛說出“明道”之語的時候,左慈的內心就不由得猛地跳動了一下,到了他這樣的水準,對於道經的理解也算是超出了一般的普通道人,所以對於道教當中的弊端也是更為清晰,不過左慈雖然明白,卻沒有能夠想出什麼辦法來,就像是身處山中,知雲深,卻不知深處一樣……

“敢問將軍,何以明道?”左慈並沒有馬上興高采烈的答應下來,而是微微將身軀前傾,緊緊的盯著斐潛,一字一頓的問道。

既然斐潛提出要“明道”,那麼就必須有一定的方法,甚至是可以開創出新的流派的道義,否則便只是流於口頭,說說而已,並不能真切實行。

此時此刻,左慈比斐潛還要更為緊張,因為在他的心中其實更希望斐潛能夠提出來一些全新的理論,來解除他一直以來的疑惑……

“道之困,乃長生不能證也……”斐潛點點頭,淡淡的說道,“不知左真人以為然否?”

道教起初,為了緊緊抓住統治階層的心,或者說是借用了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同時也順應了統治階級的要求,便提出了長生的理念,可是這個長生之說,成就了道教的興起,卻也成為了道教的阻礙。

因為這個太容易被證明是假的了,縱然有其他的說法託詞去掩飾修繕,但是無情的現實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打臉……

第一個臉被打得乒乓亂響的,自然就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