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八章 叩長安(五)(第2頁)
“中郎!”徐庶聽完了斐潛的話,不由得大吃了一驚,說道,“這……若真的這樣做,要花費多少糧草啊!”
從雕陰開始,每隔五十里路建一個小營地,派遣三個什長率部駐守,就這樣一直連到陰山去!這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啊!
不是不體恤百姓,也不是徐庶鐵石心腸,而是斐潛這裡才剛剛進行完一次大規模的戰役,一方面要補充兵卒,一方面還要持續生產,哪能將儲備的糧草全部都填到這個坑裡?
大漢之前也有朝廷實行賑災什麼的,也有下撥天量一般的糧草,但是那麼大量的糧草,還是不夠,況且就斐潛現在手中的糧草,又怎麼夠用?
那一次賑災救助難民沒有屍橫遍野?
那一次流民沒有作亂的賊人?
這些流民萬一不受控制,半途作亂起來,那不就是引火燒身麼?
但是關於這個問題,斐潛卻已經是考慮了很久了,這也是他之所以親自來雕陰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因為包括徐庶在內,甚至是漢代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難民的認知和處理這個問題上,就算斐潛也只是個半桶水的,但是依舊強上了許多。
“元直,何為流民?”
“管子四時曰,北政第五,‘禁遷徙,止流民,圉分異’,故而因災亡於地者,稱之流民。”徐庶回答道。
斐潛點點頭,然後又問:“有漢以來,遇流民時,多半如何處置?”
徐庶略略想了一下,說道:“延熹九年,青徐炎旱,五穀損傷,民物流遷……冀豫立寨於界,收攏流民,多半遣返,亦多有入山為賊著……”
其實在漢代,流民問題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很多次了,並且因為漢代的生產力還是比較的低下,一旦滾起雪球來十分的可怕,有時候相互影響,導致一整片區域生產生活結構完全被破壞,使得大規模的人口成為了流民。
而漢代的朝廷和地方性的各郡政府,對待流民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採取限制、鎮壓和遣返,用郡兵來進行控制與安撫,好一點的就是入籍新地,中間一些的就是以工代賑,用修城池設郡縣等措施來安置流民;而最差的就是不管不顧的強令其返回故鄉……
因此每次發生流民的時候,人口的死亡、淪為奴婢、被收為兵、入居山林或者是最終變成山賊,則是大多數流民的結局。
“為何山賊多能活?而流民不能活?”斐潛忽然問道。
“這個……”徐庶沒想到斐潛會突然問道這個問題,下意識的就說道,“山賊多行劫掠,這個,嗯……”話一說出來,徐庶就感覺到了有些不對,便皺起眉頭,思索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