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七九零章 長城上的旗幟(第3頁)


中國自古的邊患,常從北方而來。所以歷代長城的作用,不僅保衛了國家的安全,而且維護了中國的文化。因為北方地勢平坦,大漠一望無邊,敵軍騎兵,隨地可以出沒。所以只有靠此項連續不斷的偉大工事,才能“限胡馬之足”。但是長城並不專是為防守的,同時它也是準備進攻的基地。在長城以內可以練兵屯糧和聚積一切軍事物資。若是沒有長城在後方掩護,那秦漢以來若干次大出塞的軍事行動,尤其是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諸名將的出塞,便不可能。

因此,長城既是農耕民族的防禦前線,也是向遊牧民族發動反擊的前進基地,並非單獨只是為了龜縮防禦而已。

更重要的是,正是有了長城,才有了華夏之人才有了國境線這個概念,也才有了領土的意識……

“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胡人來,就要揍,就算是紛爭不斷的戰國時期,也是秦趙燕三國都奉行的理念……

斐潛看向了於夫羅,看著他明顯憔悴了不少的面容,笑了笑說道:“單于,別來無恙乎?”

於夫羅張了張嘴,卻沒有立刻答話,而是沉默了。

片刻之後,於夫羅站起生,先是向著斐潛微微一點頭,然後轉身對自己手下的一個護衛示意……

那名護衛從背上解下一柄戰刀,將刀高高的捧過頭頂,走到了城牆上,面對著斐潛和於夫羅,跪拜在地。

於夫羅對著斐潛說道:“中郎……本王……我……一時貪念……還望中郎海涵……”

言畢,於夫羅彎下了腰,低下了頭,向著斐潛行了一個深深的的撫胸禮。

一時間,山間的風呼嘯而過,吹過了舊長城,吹拂著斐潛的戰袍飄揚,也吹得斐潛身側樹立的那杆三色旗幟,在舊長城頂端呼啦啦的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