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辭行(第2頁)
朝廷這邊則是算是比較多一些了,總共是調撥了五百的兵士,其中幷州兵兩百人,北軍三百人,算是正式的劃歸到斐潛的指揮之下,並配備了長槍五百,環首刀五百,兵甲五百,衣、袍、襲、絝各一千,弓兩百,弩一百,盾一百,馬五十,箭矢若干,另外其他像什麼斧、鏈、鉤、爪、叉、角等等雜物兩車,糧草二百石,還預支給斐潛三個月的五百人的兵餉……
也就是說,大漢替斐潛組建了一隻五百人左右的軍隊,歸屬其管轄,幷包了三個月的維護期,三個月之後,就不在報修範圍之內了,需要斐潛自己去解決了。
以上就是斐潛全部的家當了。
若是比起一般人,那是相當的可觀了,像之前斐潛去過的谷城,也就是兩三百的守兵,所以說現在斐潛一個人掌控的兵力,就抵得上兩個縣城的總兵力了。
但是,這個並沒有什麼卵用。
幷州那麼大,五百的兵,哦,在加上斐潛自己的私兵,六七百人扔到幷州裡面,真的是一個浪花都濺不起來……
不過斐潛這樣講,未免就讓劉協有些不解了,說道:“既如此,何去之?”
“涼用兵,平叛羌,十有四,用二百四十億。財政為之匱乏,府帑空虛,百官減奉,貸於王侯,仍不得解……”斐潛說了幾個數字,也就是東漢在對付西涼羌胡叛軍的時候的所花費的軍費開銷……
東漢因為採取的是募兵和徵發相結合的兵士結構,所以在軍費開支上比西漢要多很多,而且斐潛所說的例子僅僅是對羌胡作戰其中的一次……
可以說東漢對於西涼的羌胡的政策出了問題,導致羌胡反覆叛亂,進而影響到整個的國家財政,致使為了平叛,東漢王朝不得不多次舉債,向各個郡縣增加賦稅,就進一步增加了對於普通百姓的壓榨程度,最終百姓不堪重負,又遇上了災年,活不下去了,就發生了黃巾之亂。
當然,在這其中,各地的士族也因為亂世的原因,結塢自保,吸納黑戶,導致漢王朝的賦稅進一步減少,情況更加的惡化……
土地兼併,底層的自耕農越來越少,士族的實力進一步增強,皇室的力量進一步的衰敗。
當然,這些斐潛是不會說出來的,他只是表示如果能夠同化一個胡人,就可以直接給國家增加一個控弦的兵士,而且還省下了原本要針對這些胡人的軍費開銷,就可以緩和整個的大漢財政……
斐潛最後說道:“……夫天下之事,知易行難者有之,知難行易者亦有之,身為臣子,安能件件擇易棄難?況且事在人為,小臣既食漢祿,自當忠漢事,竭盡全力,兢兢業業,為大漢守疆護土,不辜負陛下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