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人在漢朝身不由己(第2頁)
自己從一個不起眼的斐氏旁支走到今天,若是在別人看來,似乎已經是非常的了不起了,原來自己也曾經這麼認為過,認為可以並藉著自己的頭腦,在雙方勢力之間遊刃有餘,左右逢源,不僅可以去挽救蔡邕師傅的命運,還想著從中獲取更多的好處。
現在想起來,真的是想的過於簡單了。
只能說自己還不夠強大,就算是有了蔡邕弟子的頭銜,就算是聯姻了荊襄士族,就算是有了左署侍郎的身份,但是在那些人眼中,卻仍然是如同一個蟲子一樣。
頂多算是一個稍微大一些的蟲子……
想要擺脫如同蟲子一般的命運,就要真正的掌握屬於自己的力量!
斐潛沉默了一會兒,向蔡邕低頭而拜,說道:“皋陶曰禹,君者九德。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備九德者,彰厥有常,言行吉哉!敢問師傅,如今朝廷諸君,可有具九德者?”
皋陶是大禹時期的一個賢者,當時他與堯、舜、禹並稱為上古四聖。當時由他提出了作為君主的九德,雖然其後左傳中也有另外對於九德有新的描述,但是皋陶確實是最早提出九德標準的人。
蔡邕搖頭。
斐潛接著說道:“昔日微子問師,言殷弗亂四方,沈酗於酒,亂敗厥德,草竊奸宄,士師非度,凡有罪辜,乃罔恆獲,小民方興,相為敵讎,若涉大水,其無津涯。今潛亦有問,發其出狂,亦或耄遜於荒?”
蔡邕默然。
斐潛再次說道:“公叔愚曰,君子不謀,士弗能死,其言出則行,與鄰童皆死,魯人慾勿殤童,問之仲尼,仲尼可之。因時而度,因事而成,範之意也,禮之符也,焉得拘泥於成規?”
蔡邕哈了一聲,用手指點了一下斐潛,說道:“子淵學問精進不少啊!”
原來方才斐潛所舉的典故不再僅是限於左傳,而是涉獵到了尚書和禮記,而且相互之間都有一些聯繫。
先是說當今朝堂之上並不是所謂的什麼聖德臨朝的萬邦來賀的大好局面,之後再說在糟糕的局面下就連作為紂王的兄長微子也都是無能為力,最後用仲尼這個最注重禮的人,卻同意了一件破壞禮的事情,來闡述出一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