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二九二章 馬邑之謀(第2頁)


“馬邑之謀?”斐潛也學著張遼一樣,將後背靠在了女牆之上,伸直了雙腿,思索了一下,說道,“文遠兄說的可是三百多年前事情?”

張遼嗯了一聲,說道:“……我本身聶氏之後……”

“聶氏?”斐潛挑了一下眉毛,轉頭看著張遼,問道,“可是馬邑聶氏?”

“是的,馬邑聶氏。”張遼重複了一句,然後又是停頓了一會兒,才繼續說道,“當年我祖上聶翁……”

原來,張遼原本不是姓張,而是姓聶,是漢武帝時期馬邑的超級大豪商聶壹的後人。

那個時候匈奴的軍臣單于要求和漢武帝和親結盟,但是當時的朝政上分裂成為兩大派別,分別是主張繼續和親的溫和派與覺得要給匈奴一點教訓的激進派。

當時張遼的祖上聶壹贊成對於匈奴動手,正巧當時在大行令王恢家中做客,於是就向其獻策,說是可以在馬邑引誘軍臣單于入塞,進行劫掠,然後將匈奴一網打盡。大行令王恢覺得是一個好計策,便向漢武帝進言,漢武帝最終同意了這個計劃,派遣了衛尉李廣驍騎將軍,太僕公孫賀輕車將軍,大行令王恢將屯將軍,太中大夫李息材官將軍,御史大夫韓安國護軍將軍五位大將,在馬邑佈下了重圍,等待匈奴軍臣單于落入陷阱。

但是在君臣單于在行軍之際,發現城野之間只見牲畜,不見一人,於是起了疑心。他派兵攻下一個碉堡,俘虜了一名尉史。該尉史受刑不過,說出了已有三十多萬漢軍埋伏在馬邑附近的真相,識破陰謀的單于大驚退軍,“馬邑之謀”遂以失敗告終。

後將軍王恢坐首謀不進,下獄死,背了鍋,而其他共同出戰的將軍在其後也陸陸續續喪失了軍權,取代他們的是更親和於儒家的新一代的將領……

馬邑聶氏並沒有因為有人背鍋了,而免於禍事。因為即得罪了匈奴單于,又對漢王朝沒有什麼功勞,加上當時的軍臣單于多次侵略來報復漢朝,導致很多人對於聶氏很是敵視,於是聶氏便無法在馬邑繼續居住下去,舉家避禍,逃到了九原,並改姓聶為張,家道也因為這件事情而衰敗了……

張遼說道:“……我十四歲的時候,就被家中的長輩帶到了雁門之外,抓得一個胡人,親手殺了……我仍記得當初用刀砍下胡人之時,那血濺在我身上的熱度……那是我殺的第一個人,當時殺完了我就哭的稀里嘩啦的,呵呵……這也是我家三百年來都堅持的傳統,每一個男丁到十四歲的時候,都要進行的一項儀式,為了不忘卻家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