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兩難之選(第2頁)
所以第二個選擇也是難啊!
斐潛遠遠的看著許多人進進出出的李府大門,心中不停的在盤算,一時之間難以下定決心……
xxxxxxxxxxxx
就在斐潛猶豫不決的時候,遠在鄴縣的袁紹,也難以下定決心。
袁紹之前掛節東門,出奔冀州的時候,雖然天下人傳唱的時候,似乎講的是袁紹一個人單騎走馬,宛如孤膽英雄一般從洛陽到了冀州,但是實際上,袁紹當時的舉措早有準備,其人在東城門掛節就是一場作秀,該帶的人和物品一個都沒有少……
逢紀、許攸就是當時跟著袁紹一起來到了冀州的。
逢紀和許攸都是南陽人,也是早早的就跟隨著袁紹,為其出謀劃策,在整個袁紹選擇出奔的地點的時候,這兩個人也是大力的推薦選擇冀州這個區域。
大漢最為強盛,享受優惠政策最多,士族最旺盛的區域,一個就是南陽,另外一個就是河北之地。
畢竟當初劉秀能夠登上皇位,跟這兩塊地區的大力支持分不開,所以劉秀以及劉秀之後的東漢皇帝,都對於這兩塊地區的人員很是優待,朝野之中,這兩個地區的人員也是出任官職最多……
當時南陽已經被默認的指派給了袁術,作為次一點的選擇自然就是冀州。
逢紀是袁紹在擔任大將軍何進下屬的時候認識的。當時何進和蹇碩正鬧矛盾,恨不得將對方除之而後快,當時親信張津勸他選賢良為國除害,就聯絡了袁紹,後來又廣徵智謀之士,逢紀就是當時進入了何進的班底。
可惜的是,大將軍何進雖然找來了人,但是不懂得用,結果便宜了袁紹。
袁紹當時對於逢紀很是尊敬,甚至折節下交,讓逢紀身為感動,後來大將軍何進身死之後不久,逢紀就正式對於袁紹效忠了,開始為袁紹出謀劃策。
而許攸則是在袁紹出了洛陽之後,半路上趕上來的。
許攸年輕時與袁紹、曹操交好,所以也算是老交情。並且說起來,許攸也是一個狠角色,中平元年之時,許攸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連結豪傑謀廢漢靈帝,改立合肥侯為帝,並試圖勸說曹操一起參加,但曹操拒絕了,王芬欲趁漢靈帝北巡時,以防黑山賊為由兵,以便起事,但最後漢靈帝欶其罷兵,並召他入朝,王芬畏罪害怕而自殺,許攸等人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