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一八三章 承製(第2頁)


雖然看起來斐潛的外表似乎很鎮定,胸有成竹的樣子,實際上心中也是撲通撲通的亂跳,原本這個問題只是自己靈機一動想出來,本想就此引申一下,來說明袁紹比袁術略長,順水推舟舉薦袁紹的,結果卻從張超那邊說出了一個再美妙不過的答案,頓時自己也就不要再說什麼了……

其實斐潛也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但是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明顯孔伷、張邈等人,甚至劉岱一幫子人都知道這個事情,而自己的確是第一次聽說。

承製啊!

這個袁紹真心膽肥!

現在的皇帝劉協哪有什麼可能會給袁紹下什麼詔書?

所以搞一個承製的儀式,嘴上說的是秉承皇帝的意志,實際上呢?還不是袁紹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

斐潛又想到之前張邈的那句模稜兩可的話,不由得心中大罵,這個混蛋張邈,果真是在忽悠自己,袁紹如果在搞這個事情,那就肯定不會來酸棗了。

承製儀式是大事,要設壇齋戒,有多隆重就搞得多隆重,一時半會哪有辦法說脫身就脫身的?

不過,袁紹此舉,也是極其大膽的一個舉措,若是皇帝只要歪歪嘴,說袁紹承製是假的,那麼就是袁紹的行為就是矯詔之罪……

偽造皇帝詔令,侵犯皇帝發佈詔令的權力,嚴格說起來這是一種侵犯皇帝人身、權力及尊嚴的罪名。

在漢代之後,凡是矯詔的,基本就是抓到就是砍頭,甚至還要夷三族的也有,但是在漢代,矯詔或是矯制,處理的結果卻跟後世大不相同。這也許是漢代皇帝還秉承著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又或是什麼其他原因,形成了在漢代有因為矯詔而處死的,也有事後發現了卻屁事沒有的……

武帝時,“河內失火,燒千餘家”,令汲黯前往視察。汲黯見貧民“父子相食”,就便宜行事,憑藉所持皇帝賜予之“節”,以皇帝詔令開“河內倉粟以振貧民”,事後主動“請歸節,伏矯制罪”。

但是漢武帝表示,這個是因為汲黯發自善意,“無害矯制”,未被追究責任。

同樣是武帝的元鼎年間,徐偃也“矯制”了一回,則被認為是矯制大害,被御史大夫張湯彈劾,法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