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二章 工匠的傳承(第2頁)
一干工匠散去,黃鬥臉上也才有了幾分笑意,特意向黃承彥和斐潛拱了拱手,才回去工作了。
斐潛這才有點明白黃承彥的方才舉措的含義,連忙向黃承彥致謝。
黃承彥笑著搖搖手,說道:“無妨,子淵是沒有接觸過這些,不瞭解也是正常,算不上什麼問題。”
黃承彥又跟斐潛講解起工匠的傳承的事情來,斐潛這才算是清楚了漢代工匠的一些潛在的規矩。
漢代工匠從一個學徒到一個出師的工匠,基本上都要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師傅一般情況下在一開始是不會傳授什麼東西,學徒做都是一些基礎粗活,當師傅覺得基本功紮實了,才會看情況傳授一些技術,而這些技術一般情況下也不是一股腦的全部傳授出去,畢竟這也是師傅自己一家人的生計的來源……
但是斐潛有一個事情不是很明白,便說道:“黃公,若是這樣來說,若是……這個尚未完全傳授就遇到什麼萬一……”
黃承彥點了點頭,明白斐潛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便說道:“天災人禍,在所難免。因此黃家的慣例是除了要傳授給自己的徒弟之外,還需教給自己的房內之人,若有萬一,則由房內之人將所記技術傳授給大弟子,而大弟子則需承擔贍養之責;若是夫婦雙雙遭遇不幸的,其弟子可以憑藉黃家工匠的腰牌,尋找到其他同等級工匠進行學習……但就算如此,也有不幸斷了傳承的……”
這就是工匠的無奈了。
也不僅是工匠,許多其他行當也是如此,別看現在黃家工匠指揮起現場頭頭是道,絲毫不差,但是那是建立在多年自然而然形成的經驗之上,都形成了一種本能的反應,人員怎樣調派,工序消耗時間材料多少,都在腦子裡面裝著,所以不用斐潛指揮就可以自發的調整到最佳狀態。
但是若是換一個人,又或是不是黃家這一群已經相互之間非常熟悉的工匠,那麼合作起來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
斐潛又問道:“既然如此,為何不記錄一個章法用以流傳呢?”
黃承彥搖了搖頭,嘆息道:“談何容易,若是你讓其做個實物,這在場工匠之中,任選一人都基本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要讓其寫下來就難啊……況且落於文字,限於篇幅也較難以描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