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月猴年 作品

第2906章六鄉六逐,文人武人(第3頁)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若是將這個大勢,換成是土地所有權,也是同樣說得通的。
 

    子義,呂奉先之西域事,汝以為如何斐潛問道。
 

    太史慈一愣,抬頭看了斐潛一眼,這自然是主公一言可決。呂奉先有罪,當罰。
 

    斐潛微微笑笑。太史慈這話有意思。太史慈其實多少明白一些斐潛為什麼還留著呂布的性命,因為太史慈自己也是武將。
 

    斐潛眺望著遠處,既如此,子義當以何定西域靖安,展大漢雄風
 

    斐潛問的話似乎很簡單,但是太史慈頭上卻微微冒汗。
 

    太史慈比呂布懂得更多一些,因此他多多少少知道了斐潛的一些意思。
 

    呂布就像是漢代早期的那些武將勳貴,然後慢慢的腐化和墮落,阻礙了國家的發展,像是漢武帝那樣搞一個什麼董仲舒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也能去除,但是帶來的影響並不是殺那麼一兩個人就算是完事的。
 

    霍去病即便是多活幾年,又能如何
 

    說不得就像是衛氏一樣,被誅殺了九族
 

    這其中若說沒有那些士族文人搞鬼
 

    斐潛看了一眼太史慈,並沒有敦促他。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大,確實需要好好的思考。
 

    一個地區的治理,光交給武人,確實不太行,但是如果全數都交給文人呢
 

    就像是後續封建王朝那樣,重文而輕武,可以麼
 

    同樣也不行。
 

    斐潛知道,這已經是歷史證明了的。封建王朝的某些文人,甚至比愚蠢的武人還要更垃圾,危害性更大。
 

    封建王朝之中的孔子家族,衍聖公之家族,就像是整個華夏文人的縮影。
 

    斐潛想起了在後世之中,知曉的一些衍聖公的事情。
 

    很有意思的是,這些自詡血統高貴的傢伙,對於華夏內部的人苛刻要求,吹毛求疵,但是對於外部的敵人,卻是搖尾乞憐。
 

    大金時期衍聖公孔端友南下,成為孔氏南宗衍聖公。但孔端友的同父異母弟弟孔端操,卻主動投降金軍,成為北宗之始。
 

    後來的孔門,最正宗的就是北宗,然後也就將這個傳統發揚光大。
 

    不管是甘心拜倒在元朝腳底下盡職盡責,盡忠盡孝,卻對於朱元璋的邀約擺架子的孔克堅,還是在大辮子朝入主中原的時候上表表示剃頭好涼快,好處多又多的孔胤植,亦或是後來一而再的迎了外國皇帝畫像的孔令貽,還有在日軍大舉侵華之前的孔德成,興奮非常的詩興大發,表示中日同文同種,曰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哈,這就是衍聖公。
 

    而封建王朝的文人,便是供奉著這樣的孔子傳人。
 

    文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投降和叛變,卻可以給自己頭上帶上一個保留讀書種子的頭冠,然後轉臉批判呂布是三家姓奴呃,三姓家奴。
 

    要知道當年金,元,宋三家並存的時候,孔子衍聖公也是有三個,後來為了爭奪誰才是真假孔猴王,還在元朝貴族王公面前好好的耍了一番,撕臉的撕臉,扯衣服的扯衣服,耍棍棒的耍棍棒,看的元太祖哈哈大笑。
 

    這一類的文人,對於自身寬容,對於他人苛責,表面上說不看重他人出身,但是實際上這些文人所形成的士大夫階層對嫡庶問題,在歷代封建王朝之中,都死活不肯向皇帝讓步。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大辮子朝,士大夫們就不敢多放一個屁了,甚至還會寫書誇讚,表示九龍爭嫡好好哦,幾個阿哥都好有型哦,真正的龍生九子畢竟人家是高貴的大酋長,是正牌的上三旗的貴族。士大夫們既然不介意清朝的滿人高高凌駕於漢人之上,自然也不會介意於高貴滿洲皇帝的出身,畢竟也算是半個洋人。
 

    西域,也有洋人。
 

    如此種種,怎麼處理,如何形成可以參考的定例,則是太史慈下一個階段的任務。
 

    不僅僅是戰勝這些西域聯軍
 

    西域不可能讓士族世家來擔任都護職責的,因為對於這些士族文人所形成的階級集團來說,他們更重要的是家族的利益,至於國家麼誰當領導沒關係,只要給的工資高就成。
 

    所以,必須是類似於太史慈這樣,敢於打仗,也懂怎麼打仗的將領才能坐鎮西域。
 

    但如何防止武將在穩定時期不,如何構建一個健全的權利體系,如何不出現爭權奪利,也就自然是西域的治理的一個核心重點。
 

    太史慈思索著,沉默著,越想就覺得事情越多,越多就越是難以抓住重點。
 

    他原先有一些想法,現在卻覺得根本不適用,或不夠用,一時之間,額頭見汗。
 

    斐潛背手迎風而立,看著戈壁上滾滾而過的黃沙。
 

    蒼穹之下,玉門關巍巍。
 

    關門之上,千古唯悠悠
 

    rg
 

    rg。rg  ,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