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第2頁)
自李慧妃沒了,宮中最受寵的就是陳麗妃,如果她也沒了,自家女眷就危險了。
也許早就很危險,只是大家都不願往那方面想。
眾官現在還能活蹦亂跳,是因為不忠也不奸,佔了個庸字,且圓滑婉轉,說的都是好聽話,儘量不觸怒褚中軒。
總之,那一日鄭增華想破了頭皮,也想不通褚中軒為什麼要水淹玉丹河下游。
別說沒成功,就是成功了,也是殺敵八百、自損三千,永遠揹負世間罵名。
誰會做這種又蠢又壞的事啊?!
他不像邵沉鋒的仇敵,像邵沉鋒的內應,完全是在替邵沉鋒正名!
此事過後,在天下人眼裡,邵沉鋒就不是造反了,而是如其檄文所言,“弔民伐罪,除暴安良,應天命,正朝綱!”
褚中軒也不再是繼承大統的帝王,而是需要被推翻的昏君。
一位皇帝,可以沒有才幹,但至少要有品行,沒有才幹和品行,至少要有點做人的良知,既無才幹,也無品行、良知,若還穩坐龍廷,便是天下百姓的苦難。
周易裡有句話說得很對,“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災殃不應該傷及百姓,應該讓褚中軒一個人承擔。
以前,鄭增華還暗自埋怨邵沉鋒造反,弄得他安穩致仕成了奢望,如今很慶幸,慶幸在褚中軒卸下偽裝之前,就有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不敢想,如果沒有邵沉鋒舉起義旗,往後褚中軒會如何禍害天下。
鄭增華左思右想,不認為自己有錯,心也逐漸安定下來。
次日並非大朝會,但褚中軒還是召了鄭增華議事。
君臣會面,鄭增華大禮參見,不想在這些小事上被抓把柄。
褚中軒揮退太監宮女們,讓鄭增華坐到近前,沉吟道,“老大人曾勸朕南狩,朕想了又想,覺得也有道理。”
朝中眾臣,他目前最信任的就是鄭增華。
雖然是個老滑頭,對他也是真的忠心,還很有才幹。
許多事情當時不覺得,過後會發現,這老滑頭都說對了,而且真是為了他著想。
不像其他人,只撿他愛聽的說。
鄭增華:“聖上為何忽然有這樣的想法?”
褚中軒神色懨懨,“此一時彼一時,邵賊勢大,朕想暫時避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