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347章(第3頁)
大乾比宋朝要晚了一個朝代,更不缺石炭。
買個三五塊就夠制一堆炭筆。
而黏土就是燒製瓷器的黏土,找燒窯的店家買一點兒就夠。
石炭和黏土都磨成粉,就可以做鉛筆芯。
其實陶用黏土跟真正製作鉛筆芯的黏土不是一種。
但也不重要,沈清棠又不是專業賣鉛筆的,能寫字就行。
還有個小小的意外之喜。
沈清棠在孫五爺配藥時發現他有赭石,要了一部分加進筆芯裡。
赭石有金屬光澤,鉛筆芯黝黑髮亮很有質感的原因就跟它有關。
除此之外還加了一點兒蜜蠟。
幾種材料磨成粉末混合在一起,加一點點水之後就需要倒入模具。
模具也只能自制。
沈清棠在谷裡找了些細長的蘆葦杆。
蘆葦杆就是中空的圓形,每一截都是天然模具。
成形後打磨光滑就能用。
總體跟現代筆芯不能比,但也能用。
筆桿更容易,兩塊小木頭,在對稱的位置各開一條長槽把筆芯放進其中一快木頭的凹槽中塗抹上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