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2/292918/129944066.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帝殷-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封,長樂駙馬,殊沙中文
長樂駙馬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分封

 御史大夫,秦置,位上卿,銀印青綬,秩二千石,掌監察百官,位同副相。  從這個安排就能看得出來,攝政王壓根不相信符亞戊,否則不會讓自己人掌握御史大夫這個職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御史大夫是自己人,將來攝政王要是想拿誰開刀,直接讓御史大夫給個‘正當’理由,然後就能直接動手。  合理合法。  殷蛟向著御史大夫商誼微微拱手,“小子見過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乃是三公級別的重臣,可以說是皇帝的左膀右臂。對這種等級的臣子,或者說殷室對等級達到‘秩二千石’的臣子,都會保持最基本的禮儀。  無他,主要是這些人都是輔佐皇帝治理國家的干城,不僅要保證他們的忠心,同樣也要給予他們尊重。  是以,殷蛟自稱必須謙卑一些。  “漢王萬勿多禮。”商誼起身,伸手扶起殷蛟。  注視著外甥,商誼臉上滿是笑容。  他已經得知殷蛟在起兵之後的一系列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他非常滿意。  這個外甥的優秀,無可挑剔。  看見商誼滿臉笑容,殷蛟也是笑笑回應。  他已經從商氏那裡得知,這位商誼是他舅父。  隨後,商誼退回坐下。  緊跟著,攝政王又給殷蛟介紹幾個人。  其中有兩個人讓殷蛟微微上心,分別是治粟內史荀食其、少府卿郭安世。  這兩位都是九卿級別的大臣。  攝政王提拔這倆人做九卿,顯然對這倆人的能力並不懷疑。  旋即,殷蛟在攝政王的示意下,來到他身邊跪坐。  不得不說,這裡的空間的確不怎麼大。攝政王左手和右手下方,隔著三步距離就是騶因杞和商誼。  此番召見殷蛟,主要是商討如何分封郯、魯二王的事情。先前臨淄國起兵造反,這兩國也是傾囊相助,派兵送糧無有不應。  現在臨淄王變成攝政秦王,原臨淄國的文武大臣也都開始吃到造反成功的紅利,攝政王自然也不能忘記這兩位鼎力相助的宗室兄弟。  知道事情來龍去脈之後,殷蛟抿抿嘴,很想開口阻止攝政王分封郯、魯二王。  因為這次分封,顯然不能再給他們一小塊封地。  按照論功行賞的原則,郯、魯二王不是首功也得是個次功或者三功。尤其是郯王,此前還幫助殷蛟從彭城脫困。  無論怎麼說,得給別人好處。否則,吃相實在過於難看。  更別說,這兩位諸侯王此前可一直都是攝政王的鐵桿支持者。  如果攝政王不給他們分封賞賜,那無異於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  這會不利於地方穩定。  但話又說回來,分封諸侯國明顯不是一件好事情。  這一點,從臨淄王造反成功就能看出來。  國中之國,臟腑之患。  現在輪到殷蛟站在皇權的角度,他心裡倒是想的和惠帝一樣,那就是不分封。  但,這不行。  因為一旦這麼做,那就是在把‘朋友’變成‘敵人’。  現階段,以穩為主,必須顧全大局。  “大王,分封諸侯王鎮守一方,保衛皇室,本是高皇帝謀天下之計。但眼下時移世易,今時不同往日,決計不可再行分封。”治粟內史荀食其開口勸道:“此番若是同意分封二王,其封地必會擴充不少。屆時,無論將二王安排在什麼地方,都無法令人絕對放心。”  “臣附議。”少府卿郭安世也不同意。  有些話他們不好說出來,現在臨淄國能造反成功,將來其他的諸侯王未必不會有樣學樣,那樣一來,不是給自己找麻煩添堵麼。  攝政王沒有表態,看向太尉。  騶因杞拱手道:“臣也不同意分封二王,但是,大王新入長安不久,天下各郡縣尚且不知誰忠誰奸,此時或可暫時妥協,謹慎分封二王。”  隨後,攝政王依舊沒有表態,而是看向御史大夫。  商誼拱手道:“臣以為,太尉及二卿所言皆有理。若是分封,那將來必成禍患,一如昔日惠帝視臨淄一般。可眼下,正如太尉所言,大王入主長安時間並不長久,雖已暫時穩住關中,但天下各郡縣官吏,未知其是否安心任事。值此之際,不可輕慢二王,以免他們心生介懷,不利大王整飭山河。  是以,當謹慎分封二王。”  攝政王不置可否,接著又詢問其他幾名臣子。  這些人的答案,全都是不能分封二王。解釋也很直接,擔心他們將來成為新朝的臟腑之患。  “漢王,你以為呢?”攝政王最後詢問兒子。  殷蛟反問道:“父王已經見過二位王叔了?”  “不錯。”  “那他們可有主動提及分封之事?”  攝政王搖頭,“暫未提及。”  殷蛟笑了笑,說道:“正如幾位公卿所言,眼下尚且不知天下官吏誰忠誰奸,更何況父王還未登基,怎可代天子分封諸侯王。  以孩兒看,二位王叔都是宗室才俊,裂土封王坐鎮一方,著實有些大材小用。值此殷室危難之時,急需手足同心協力共渡難關,不妨請二位王叔暫時留在關中,輔佐父王穩定三輔。待大事篤定,再慮分封也不遲。”  攝政王大概明白兒子的意思,無非是用穩定關中為藉口,留下二王,以此先擱置拖延對二王的分封之事。  “若他們不同意呢?”  殷蛟呵呵一笑,俊美的笑臉掠過一絲陰鷙之色。  “今時不同往日,有些事情,聰明人不會不同意的。”  攝政王臉上露出一絲笑意,他知道,兒子的意思是,但凡二王是聰明人,都應該知道這時候他們沒有資格討價還價。  畢竟,攝政王連皇帝都敢逼死,更何況兩個沒什麼實力的諸侯王呢。  夠無恥!  不過,他認同。  因為,聖人無情!  “寡人知矣。”  見這父子二人一問一答之間便確定一件事情,眾臣之中,除卻騶因杞沒什麼驚訝,其餘的大臣不由暗自心驚。  看起來,大王真的很看重漢王的意見啊。  此時,商誼看向殷蛟,“漢王,若只是拖延,只怕二王恐會心生不滿吶。”  殷蛟沒有立即回答商誼,而是看向攝政王。  後者一笑,“我也正要問你,既然御史大夫先問了,那我就不問了。”  嘁,就知道沒這麼簡單,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想法。  殷蛟笑著道:“父王忘了麼,郢王為景芮所殺,其國還未處理呢。”  “郢國地處南方,偏僻少人,恐怕他們不會答應。”荀食其說。  說完之後,他恍然大悟,意識到什麼,忙對殷蛟拱手,“漢王思慮周全,臣失狀了。”  聰明人吶。  殷蛟暗自心想,旋即笑著擺擺手。  “荀公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