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www2/jsonfs/292/292918/125303326.json):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shushazw.com/read.php on line 107
帝殷-第四十一章 脫困,長樂駙馬,殊沙中文
長樂駙馬 作品

第四十一章 脫困

 符亞戊記得很清楚,他只是問郯王如何看待刺客,可沒有表露出任何認為刺客目的是郯王的意思。
  但對方一張口就是刺客目的是他,又牽扯楚賊,其真實目的不在於掩蓋什麼,而是明擺著告訴自己。  不管刺客目的是什麼,寡人若是在彭城有閃失,後果不是那麼簡單的。  更何況,這件事情若是來日傳出去,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刺客目的就是郯王。  因為對方那點人手,除了刺殺郯王,還能幹什麼?  攻城?  別笑死人了。  刺殺百里弇?  他配嗎?  因此,郯王說刺客目的是他自己,可不僅僅是無的放矢,甚至也不是掩蓋什麼。而是在不考慮任何陰謀論的情況下,刺客殺死一位諸侯王才符合對方敢在眾目睽睽之下行刺的行為。  因為這才是刺客殺人價值最大化的體現。  但作為當事人,符亞戊很清楚,那些刺客就是打掩護的。他們的目的也不是刺殺郯王,因為他們不可能在看守嚴密的彭城大門口得手。  這天下,沒有刺客會做這種完全沒有把握的事。  郯王在裝糊塗,而且是心懷叵測,早有準備之下,冠冕堂皇的說出一套表面事實。  可就是這一套表面事實,卻令符亞戊後槽牙都能咬碎。  因為對方隱藏在表面說辭之下的深意,卻是真的。  可偏偏,符亞戊還只能捏著鼻子默認。  不然呢?  拿下郯王嚴刑逼供?  不值得。  郯國無足輕重,郯王卻不能在此刻,在彭城出事。  因為對方一旦出事,必定會引起各地諸侯王警惕,加劇他們和朝廷的對抗。  這得不償失!  當然,如果今日站在這裡的是臨淄王。  那麼在對方第一次進城時,臨淄王就會被他直接送去長安。  能將臨淄國這個大威脅直接扼殺,朝廷什麼代價都能承受。  可惜,郯王不配。  拿下郯王得到的收益,與拿下郯王帶來的影響,不僅平衡做不到,甚至還很虧。  想來想去,符亞戊強行掐斷思緒。現在想這些屁用沒有,他旋即怒斥百里弇,“你這個蠢貨,難道就不知道先查看刺客身份,再放郯王出城嗎!”  百里弇不敢說話,低頭捱罵。  符亞戊真被這武夫氣的腦子疼,真是一點不仔細,一點不細緻。  “你馬上派人在周圍巡查,或許還能有所發現。”  現在,符亞戊也只能做這些。他心裡懷著一絲慶幸,倘若郯王真的是來營救殷蛟的,那麼此刻,殷蛟應該還在彭城周圍。  畢竟,郯王出城也沒走多遠便被他們追上。  以此類推,就算郯王讓殷蛟騎快馬先跑,那也不會跑太遠。  當然,還有一種不太可能的可能。  那就是刺客田奉,和殷蛟沒有任何關係。或者說,殷蛟早就死了,田奉就是為了給殷蛟報仇才刺殺的郯王……或者百里弇。  畢竟在殷蛟先死的前提下,田奉這個侍衛,抱著殺一個朝廷大將算是為少主報仇的想法,那也是能理解的。  而郯王,這次來彭城也不是為了救殷蛟。  不過這種可能,符亞戊想想也就罷了。  他還是認為,郯王是為營救殷蛟而來。  而此刻,殷蛟必然已經出城。  想到這裡,符亞戊眼中閃過一絲暴虐。  彭城被他封鎖的如此嚴密,卻仍舊有消息在傳遞出來,以至於引來郯王。  看來,彭城之中還有他沒查干淨的髒東西。  這次回去,得好好徹查一番,斬斷那些手腳。  百里弇奉命,當即帶著大隊騎兵向著四面八方巡查而去。  而符亞戊,則騎馬返回彭城。  儘管這次突發事件讓他很惱火,但他是大將軍,曾追隨高皇帝從屍山血海裡面走出來的,不會為此一直患得患失。  若郯王真是為營救殷蛟而來,哪怕他得手,最後的結果還是沒變化。  即,臨淄國造反。  想通這一點,符亞戊便沒有什麼可糾結的。這次回彭城,他要將這座城池打造成鐵桶,不讓一點點消息走露出去。  若殷蛟最後活著回到臨淄造反,於符亞戊而言也沒什麼變化。  一個孺子能做什麼?  在符亞戊看來,殷蛟活著,臨淄國造反無非是要理智一點。  殷蛟死掉,臨淄國造反,臨淄王難免帶著仇恨,行事或許會急躁一些。  但這又如何?  楚太子亡,楚賊打得還不是狡猾多詐。  可最終呢?  還是被擊潰。  臨淄國也是一樣,哪怕殷蛟真的沒死,臨淄王起兵打得從容,可最終他還是死路一條。  私人仇恨這種東西,或許會影響一般人的判斷,但是無論是楚王還是臨淄王,都是坐鎮關東的強藩之主,顯然不是一般人。  若殷蛟死,那臨淄國有可能打得急躁,如此自己這邊找到對方破綻幾率就大一些。  若殷蛟沒死,那臨淄國就會打得鎮定一些。到時候,無非多費些功夫掃平他。  於符亞戊而言,不過是浪費多少時間而已。  沒差別。  從白天到黑夜,再到天矇矇亮,不知道狂奔了多久。  他只要一閉眼,就會看見田奉那雙堅定的眼神。  噗!  白馬嘶鳴,轟聲倒地,馬嘴口吐白沫,四肢發顫,再也無法站起來。  而在馬上的,那個穿著郯國盔甲的少年則被甩出去兩三丈距離。  又累,又渴,又餓。  他真想好好睡一覺,可只要一閉眼,他就會看見田奉在被人殺掉前的眼神。  那是催促他離開的眼神,其中又帶著一絲希冀。  少年強撐著坐起身體,看了看不遠處已經瀕死的戰馬,隨後脫下頭盔,露出一張蠟黃的臉。  他摸摸嘴巴上已經脫落的假須,一發狠,直接‘呲啦’一聲,將其扯下。  好痛。  隨著假須被扯下,嘴巴周圍的顏色,明顯和他臉上的蠟黃一點不同。  不得不說,那個死士的化妝技巧很不錯。將他一個十三歲的少年,成功化妝成一個十七八歲的人。  正是基於此,他才和那個郯王身邊的護衛成功互換身份,從而離開彭城。  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郯王帶進城的護衛之中,有一個身形與他相差無幾。  殷蛟在死士妝容的技巧掩飾之下,隨蔡褚嬰赴郯王之宴。  而後,他和那個與他身形差不多的護衛互換身份。  當日在城門口,他們猜測符亞戊必定會搜查車駕,因此沒有讓殷蛟躲在車中,而是讓他藏身護衛人群之中。  田奉等人的刺殺的確是為了吸引注意力,但不是為了掩護他們逃走,而是吸引守衛不要注意到藏在人群之中的殷蛟。  是以,當百里弇派人查了隨行的車駕包袱箱子,最後搜查郯王所在的車駕時,田奉等人猛然突襲。  他們就是要用命暗示百里弇,郯王車駕有問題。  而當百里弇發現車駕沒問題時,他們因為刺客的緣故,也顧不得一個個比對郯王的隨行護衛。  何況,殷蛟還變了容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對方不仔細觀察,他們是看不出什麼端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