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劉邦為何要吹牛送禮金1萬?
劉信前世沒有讀過多少書。不過,作為業餘的健身愛好者和歷史愛好者,他對於秦朝的這段歷史,通過影視劇、網絡等,還是多少有所瞭解的。
前一段,他和劉邦、盧綰一起去讀書,除了認真學習《尚書》之外,也讀了一些其他儒家大師的經典,其中就包括荀子的書籍。
從荀子的書籍裡,劉信更是瞭解到,秦朝、準確些說秦國,其實有很牛逼的一面。
秦國的官吏,原本是世界上最清廉高效的官吏,絕對可以和今天全世界最清廉的那幾個國家的官員媲美。
當年大學者荀子去秦國考察,對此十分歎服。
他在其所寫的遊記中就說:“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觀其朝廷,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故四世有勝,非幸也,數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秦朝官吏忠於職守,清正廉潔,辦事效率很高。可以說,這是秦國得以日漸強大統一天下的原因。
然而,在統一六國之後,劉信切身的感受到,秦朝的吏治已經迅速鬆弛腐化了,出現氾濫成災的**。
閒來無事的時候,劉信也曾經想過這方面的原因。他大致總結了這麼幾點:
首先,管理難度的加大。在很短的時間內統一六國,秦始皇管理的國土、人口和機構,迅速膨脹了幾倍,這必然導致他一下子管不過來,在治理上出現各種漏洞,使得官吏鑽空子的機會增多。
其次,官吏隊伍的變化。一方面,征服六國之後,不得不重用六國原有的官吏,而這些官吏難免沿襲了六國過去的貪墨之風。另一方面,就是秦國原有的官吏,在統一六國之後,也會出現各種居功自傲、貪圖享受之類的情緒,導致**的滋生。此外,秦朝剛剛建立,各地的官吏對新政權本身就還缺乏認同,難以做到忠心耿耿、一心奉公。
再次,經濟秩序的混亂。天下剛剛統一,從混亂到有序需要過程。戰亂之後,經濟貧困,官吏們缺錢,就難免貪於財貨。加上秦始皇大興土木、大量徵發兵役勞役,在經濟社會管理領域採取許多舉措,這給了各級官吏藉機揩油的便利,正如今天的政府土木工程是官員受賄斂財的高風險領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