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天鳥走廊
1127年1月16日,亞空間戰役爆發,這場戰役被編號為s001,收錄在泰拉戰爭數據庫中。亞立方01是泰拉首次接觸到的世界,這裡的能量逆海也擁有一定研究價值。
超世紀號指揮艦在這個空間內投放了超空間信標,以便於未來重新定位這個空間。 主力艦隊需要與相隔幾十光年的各個陸軍陣地建立實時聯繫,這是通過通信中繼艦來完成的,這些特殊戰艦能將電磁波通過超空間傳輸,完成超遠距離的實時通訊。 希之翼通訊中繼艦mus-31,1116年由希之翼a公司生產,其初代型號mus-4和mus-11是從世界大戰時期“黑貓”系列預警機改造而來,能夠實現最大122天文單位的增程通訊。 後來,1125年,考慮到遠程作戰的需求,軍方希望獲得更大功率的通訊中繼艦,用於未來的宇宙信息戰和電子戰。 希之翼公司與哥倫比亞北霞洋安全公司合作,在mus-11中繼艦的基礎上改造出了多個改良版本,設計定型為mus-31。相較於它的前輩們,這艘通訊艦的實時通訊半徑可達40光年,能夠收集攻擊數據並處理多個戰術請求,提供遠程雷達制導,這成為了泰拉艦隊的現代化裝備之一。 這次行動的情況更加複雜,由於作戰距離跨越332光年,一艘通訊艦也難以與前線取得實時聯繫,需要多艘中繼戰艦串聯起來形成實時通訊鏈。 李澄要求多艘中繼艦向前推進到四十光年以內,必須保證空軍截擊範圍的通訊正常,並且設置大量要塞陣地以保證通訊艦的安全。 戰鬥的關鍵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空軍編隊的攻擊力度達標,另一部分就是陸軍的炮火能守住陣地,以確保中繼艦的安全。 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在上百光年尺度上嘗試陸空軍協同作戰,在這樣廣闊的戰場上,只有空間移動才能在戰術地圖上顯示出來,否則哪怕是光速移動,在參謀部的實時戰術地圖上都十分不起眼。 因此戰略層面的指揮要比戰術層面重要的多,什麼時候執行超空間躍遷,什麼時候發起打擊都是一個問題,對泰拉的空軍指揮官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布瓦洛·溫寧為此正在苦惱,從他被通知接手作戰任務,到發起進攻的節骨眼,也就只有29分鐘。 沒有任何時間準備計劃,空軍參謀部只能緊急編排了一個攻擊計劃表,之後的作戰行動都將圍繞它進行下去了。 溫寧將軍的出身十分糟糕,他的祖輩是一個在米諾斯的牧羊人,世界大戰時期,他幫助薩爾貢維持在當地的統治,身居要職,後來他背叛同盟國而倒向協約國一側,因此許多希之翼軍官對他的印象不算良好。 不過這位米諾斯出身的空軍指揮官顯然有自己的本事,兩次奧爾特雲戰役期間,他指揮的航空聯隊在多次戰鬥中積極出擊,猛攻了對第一艦隊側翼造成威脅的蜂群單位,給艦隊創造了安全窗口,因此被李澄賞識提拔,到了1127年,布洛瓦·溫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空軍指揮官了。 在前線的“紫光”泰拉聯合作戰指揮部內,溫寧正在關心目前可用的戰機數量。 這是泰拉艦隊在亞空間建立的第一個聯合作戰指揮部,部署了大量協同設備,以同時調派戰機和火炮,這個通訊節點的位置對於空戰相當關鍵,因此四個陸軍師的兵力加強到了這個位置,空中炮艦的巡邏隨處可見。 “讓第一批戰機立刻出發,我們需要儘快抵達攻擊位置。” 溫寧看向全息地圖,主力艦隊的行進方向被畫上了藍色箭頭,而空軍中隊的超空間航道也被標記出來了,他們有三條空中攻擊的路線。 庫利爾被派來輔助溫寧將軍處理戰術調配,而戰略性決策就要由溫寧下達了。 庫利爾提醒道:“南側空域是切爾西首腦負責的位置,而東側防線由evil部長和第九十一軍負責防禦,空軍截擊中心只要做好反擊就可以了。” “我都不敢想象在這個鬼地方也有一場仗等著我們去打。”溫寧說道,看著面前的機器人,“我們原本不是要追殺一頭怪物的下落,現在又算是怎麼回事?” 庫利爾眼神微蜷,她的眸子裡彷彿蒙上了一層水霧:“您要習慣,在任何時候泰拉艦隊都可能陷入戰鬥中。” “領袖的安危關乎希之翼公司的興亡,無論如何,我們必須走出亞空間。” 溫寧點點頭,他抬頭注視著龐大的紫光戰術基地,這個時間第一批攻擊編隊也差不多抵達目標空域了,隨著空間波雷達的基束天線緩緩抬升到五十米的天空上,長程鎖定已經開啟,多個設備配合將嘗試給搭載實相武器的漫遊體提供精確制導。 庫利爾開始了自己的播報:“長程鎖定開啟,已在戰術平臺標記出所有範圍內的靈能體,各戰機注意分配目標,雷達制導時間只能持續十五分鐘。” 溫寧等待庫利爾說完,道:“只要我們能創造一個天鳥走廊,就能把黑旗艦隊拯救出來。” 庫利爾頷首:“也要做好失去艦隊的準備。” 第一批攻擊編隊在六次超空間跳躍後,飛抵了目標空域,他們設法與黑旗艦隊取得聯繫,但是沒能奏效,附近的亞空間干擾開始變強。 不過泰拉指揮部用其他方式已經告知了黑旗艦隊撤離的訊號,因此第一艘戰列艦已經朝著超空間航道前進了,機群需要做好空中掃蕩,完成護航任務。 李澄的命令也適時傳來,要求灰色軌跡中隊給艦隊清掃道路,清理出一片空域安全區。 聯隊指揮官顯得有些焦慮,他是第一個發起進攻的,如果不能有效突破,後面的戰機都會受到影響。 此時傳感器上標記出了9個靈能體,都處在空間移動和超光速移動的疊加狀態,運動軌跡難以捉摸。 一名飛行員擔憂的反饋說:“對方的移動軌跡很奇怪,打擊難度很大。” “相信我們的空間制導技術。”聯隊指揮官說道。 他分配了編隊的的攻擊目標,所有的62架戰機在空域各自瞄準了一個靈能體。 由於長途奔襲,超空間跳躍無法攜帶漫遊體作為攻擊平臺,只能由天鳥戰機本體發起攻擊。 於是,第一批攻擊隊分散開來。 37架天鳥戰鬥機及25架龍捲轟炸機冒著風險,朝著這些目標發射了超過1146枚光粒及jdm制導炸彈。 光粒打擊的概念源自蜂群,這也是長程打擊的基本手段,泰拉的光粒打擊是將一枚裝載了奇點推進器的攻擊體加速到光速,藉助質量膨脹帶來的能量傳遞擊毀目標,由於奇點攻擊體可以轉向,因此光粒也可以在一定距離內製導。 光粒攻擊的最佳距離是40個天文單位以內,也就是會在5個小時後擊中目標。 在儘可能佔據高軌道的姿態下,泰拉戰機會讓光粒平穩出膛,然後在奇點推進的作用下,讓光粒飛向目標位置。 即便在遠程制導的前提下,戰機武器命中率仍然不高,五個小時後,只有灰色13號發射的coat實相推進炸彈成功摧毀了一枚靈能體,其他的光粒全都落空。 直到第二批攻擊中隊和第三批攻擊,又發射了上千枚光粒和制導炸彈,才將這九枚靈能體消滅大半。 可是在這五個小時內,成群結隊的靈能體也發動了一次襲擊,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摧毀了黑旗艦隊佈置的第二防線。 這也暴露了空中打擊存在的問題,那就是戰機的打擊效率仍然不如人意,在宇宙尺度的超遠距離下,每次攻擊都要數個小時來反饋結果。 溫寧有些無奈,隨著戰機波次頻繁出擊,戰機至少需要五個小時確認攻擊結果,這在指揮層面上簡直就是災難性的,他甚至難以確認哪些目標已經摧毀了,哪些目標將要被摧毀,摧毀的可能性有多大,庫利爾統計了這些概率,然後將它們呈現出來,以確定哪些靈能體“摧毀的概率不足”,需要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