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噴氣流星
流星m-7戰鬥機。
這是希之翼飛行員們第一次聽到這架戰鬥機的名字,奇點三期工程的產物之一,希之翼三代戰機。
相比於靈縛系列,流星戰機有著令人驚異的美麗外形,獨具一格的素鋼合金機身,翼展看起來更加寬大,駕駛艙也頗為寬敞,時速可達到驚人的3馬赫左右(3600km/h)
流星戰機與二代機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拋棄了原本的源導密封式活塞引擎,轉而採用噴射實相火焰的工質引擎,也就是地球上常說的“噴氣式戰機”。
噴氣式戰機有著跨越性的進展,在速度和巡航高度上都顯著高於螺旋槳飛機,典型的特點是能讓飛機獲得更高的推動力。
相比於初期蘇系的米格系列或者美系戰機,希之翼戰機顯然更加成熟一些,綜合了泰拉的技術與環境,搭載了獨特的法術協調器,在設計上很好的解決了突破音障時遇到的問題。
武器方案,m7戰機開始採用空空導彈代替機炮作為主武器,得益於源導技術的進步,導彈頭上搭載“零點裝置”以在一定範圍內朝熱源自動飛去,用時用機載雷達輔助索敵,這標誌著三代戰機開始具備超視距打擊能力。
但缺點就是靈活性更差,更難操控,同時源導渦輪引擎發出的噪音與熱輻射也更大一些,有時並不可靠,維護費和製造成本也更加高昂。
由於泰拉大氣環境中一直富含源石晶塵,燃燒發動機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發生自毀內爆,噴氣式戰機更加依賴發動機,因此在泰拉遇到的問題相比之下更加嚴峻。
所以長期以來,泰拉發動機的一大原則就是保證可靠性,避免引擎工作環境與外界聯通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希之翼工程部很謹慎的對流星戰機進行了反覆測試修改,李澄一再推遲三代機投入戰場,就是為了避免不可靠的戰機提前進入空軍。
為了壓制天蠍空軍,希之翼空軍對新戰機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三倍音速可以在空中持續巡航七小時,在沒有裝備永動器的條件下,無需補充實相燃料,打擊半徑在兩千公里左右。”
工程部a組,c組及f組分別推出了三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代號分別為“白翼”、“流星”以及“天際線”,最後軍方選擇了流星作為定種機型,而另外兩種則被更換為輔助機型,最後演變成了白翼隱轟與天際線預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