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45度牧場 作品
第114章 地圖上標註中文名字的地方(第3頁)
回首往昔,尼古拉耶夫斯克曾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那時的它還被稱為“廟街”。這裡曾經生活著勤勞善良的中國人民,他們在這裡耕耘勞作、繁衍生息,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燦爛文明
但它所代表的那段歷史卻時刻提醒著我們:落後就要捱打,只有不斷強大自身,才能扞衛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同時,這也讓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
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些章節讓人銘記於心,那些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而被迫分離的土地,曾是中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黑龍江畔的黑河市,其對岸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在無數中國地圖上,被深情地標註為“海蘭泡”,這不僅僅是一個地名的轉換,更是對那段被侵略歷史的深刻銘記與不屈抗爭的象徵。
同樣,涅爾琴斯克被標註為“尼布楚”,不僅是對古代邊疆戰役勝利的回憶,也是對領土完整不懈追求的見證。
斯塔諾夫山脈,在中裡被溫柔地喚作“外興安嶺”,這個名字如同一條穿越時空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提醒著我們那片遙遠而神聖的土地曾是何等的壯麗與遼闊。
薩哈林島,如今在國際上或許有著不同的名字,但在中國的地圖上,它永遠是那個承載著無數漁民夢想與故事的“庫頁島”,每一片海域、每一座島嶼,都鐫刻著中華民族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印記。
這章,當時就沒有通過,而後,一週內,被數次查封,數次刪減、修改、駁回、再駁回,作為中國人,我不想放棄這章。我們必須要了解這段歷史。
我已經無法再看下去了,因為被刪改的已經亂七八糟了,不忍直視。我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