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馬岱天命之子?(第2頁)
左祖棠心裡自然明白,輕易去招惹滿族大臣絕非明智之舉,也曾對兒子孝威言道:“跟旗員發生爭執拌嘴,往往會自討苦吃。”
不過,一旦遇到關乎國家利益的重大原則性問題,左祖棠便絕不會有絲毫退讓之意。
曾經,左祖棠就因為某些事情與穆圖善據理力爭,毫不示弱。
不僅如此,他還上奏朝廷請求將穆圖善所率領的部隊予以遣散撤離。
因為穆屠善在寧夏府的軍隊對於革命軍造成不了任何傷害。
另外,對於成祿這個人,左宗棠也是多次上奏參劾,最終使得成祿遭到緝拿審訊。
由此可見,在維護國家利益的道路上,左宗棠始終堅定不移,勇往直前。
左宗棠和曾國藩在年輕的時候便是親密無間的摯友。
那時的他們懷揣著滿腔的熱血和抱負,一同踏上了追逐夢想的道路。
尤其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左宗棠、曾國藩以及胡林翼三人更是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湘軍聯盟。
這個聯盟不僅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更是成為了當時令人矚目的一股強大力量。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局勢的變化,湘軍聯盟最終還是走向瞭解體。
但即便如此,左宗棠和曾國藩之間依然保持著相互扶持和維護的關係。
當曾國藩離世之時,左宗棠悲痛欲絕,他親自揮筆寫下了那副流傳千古的著名輓聯——“同心若金,攻錯若石”。
這幅輓聯無疑生動地展現出了兩人之間深厚且真摯的情誼,證明了他們乃是可以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
不過,儘管左宗棠和曾國藩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但他們在許多方面卻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無論是性格脾氣、興趣志向,還是個人能力以及各自的生活經歷等等,都大相徑庭。
特別是在面對列強侵略這樣重大的問題時,兩人所持的態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在處理天津教案這件事情上,他們便產生了極大的分歧。
而後來的“海防塞防之爭”,同樣使得他們各執一詞,難以達成一致的看法。
相比之下,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的爭論則要更為激烈和嚴峻得多。
不少歷史學家在對這段歷史進行評價時紛紛指出:“在當時清政府中央和地方那些掌握著實權的人物當中,唯有左宗棠一人敢於挺身而出,旗幟鮮明地提出辦理天津教案所應當秉持的愛國立場。並且在此事過後,還毫不畏懼地指責曾國藩的投降式外交策略,嚴厲批判曾國藩等人所倡導並推行的洋務運動只不過是一種毫無實際意義的‘空言自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