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丁汝昌
要說太后和鬼子六(奕?)的矛盾越來越大,那還得從同治四年(1865 年)的“蔡壽祺事件”說起,這事兒可算是揭開了他倆權力鬥爭的大幕。
這事兒啊,是蔡壽祺上了個彈劾奏摺,把奕?的各種罪名都列了出來,什麼貪汙、驕傲、攬權、徇私的,還建議奕?把權力交還朝廷,自已回藩邸待著去。慈禧太后一開始也沒急著處理這奏摺,就先“留中”了,這也能看出她對奕?還是挺小心的。
不過呢,太后在朝見的時候跟奕?說有人彈劾他,還把蔡壽祺的奏摺拿給他看,這奕?的反應可大了去了。
他馬上就要抓蔡壽祺來審,這可把太后和慈安太后給惹惱了。
她們本來想給奕?定個重罪,可大學士周祖培他們就請求先把事情查清楚了再定罪,這也算是給奕?留了條活路。
後來在內閣討論的時候,大學士倭仁、周祖培他們覺得蔡壽祺的指控沒什麼證據,還在上奏裡暗示奕?要是能自已管管自已,就不會老被人說閒話。
太后收到這模稜兩可的答覆,那可就不幹了,她直接發了個措辭很嚴厲的硃諭,把奕?一頓罵,說他自從議政以來就狂妄自大,不把皇上放在眼裡,還在背地裡挑撥別人,然後就下令把奕?的所有職務都給撤了。
這一決定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眾多親王和大臣的強烈反對。
惇親王奕誴心急如焚,趕忙上書太后,言辭懇切地認為奕?並無大過,僅是在言語上略有疏漏,懇請太后三思而後行。
太后聞之,旋即召見了孚郡王奕譓及軍機大臣文祥等人,責令他們速速召集王公大臣及翰詹科道,於內閣會議上共商此事。
會議當日,眾臣皆因太后前後不一的態度而如墜雲霧,茫然不知所措,難以達成共識。
醇郡王奕譞心急如焚,匆忙從東陵趕回京城,奮筆疾書上書為奕?求情,懇請太后大人有大量,寬恕他往昔的過錯,賜予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太后將此奏摺亦發交王大臣會議。
會議中,倭仁精心起草了一份疏稿,對奕譞的意見予以全盤否定。
然而,肅親王隆懃等人卻力挺奕譞,致使倭仁不得不數易其稿。
最終,軍機大臣們紛紛倒向倭仁,而禮親王世鐸及其他王公大臣則堅定地站在肅王一方。
由於群臣意見相左,各執一詞,太后深知若不妥善處置,不僅會引發內部的強烈牴觸,更可能招致外國勢力的橫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