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敵死了沒 作品
第132章 莫等閒(第3頁)
李恪帶著白雲和楊馬離開了香肉樓,眾人紛紛讓開道路,目送他們離去。
剛剛聽完蜀王慷慨激昂的話,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決心。
人群裡,有一個人久久站在原地不動。
他就是魏徵,原本只是路過進來躲雨,卻聽到蜀王這麼慷慨激昂的話。
剛剛人群裡的提問就是他說的。
魏徵頭一次知道蜀王殿下這麼愛國,這麼有才華、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話讓原本打算辭官離開長安的魏徵,完全打消了離開長安的想法。
魏徵心想,殿下說的多好啊,他魏徵從隋末到現在過去了二十八年。
已經四十二歲的他,換了六個主公,不就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如果這麼一走了之,會不會正如蜀王說的,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遙想當年離開道觀下山的時候,自己也曾經是滿懷抱負。
因為看不慣隋煬帝禍害百姓,這才下定決心跟隨元寶藏下山。
中午房玄齡勸他不要離開時,也想過自己這般毫無出身,毫無背景的人。
年過四十還一事無成,倘若真的離開長安,除了讀書,他還能去幹嘛?
李恪的這首詩,充滿了愛國情懷,以及殺敵報國。
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在長安城傳播。
每個唸完這首詩的人,都情不自禁的熱血起來。
當李世民看到探子遞來的紙,也情不自禁的愣愣出神。
他實在想不到,這個往常就會惹禍氣自己的逆子,居然對渭水之盟這麼在意。
“三十功名塵與土,二千里路雲和月。”
彷彿說的就是李世民自己。
貞觀二年的李世民,前不久才剛剛過完三十歲誕辰。
情不自禁的回想起當初自己單槍匹馬去和突厥可汗談判的場面。
當時的自己雖然已經玄武門成功,整個大唐都是自己的了。
但是依然要和突厥委屈求全,花錢買安穩。
以往的血戰沙場,披荊斬棘,功名利祿,全部派不上場。
從長安到朔方可不就是兩千里路。
李世民感慨萬千,這個逆子寫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