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為什麼要害怕?
李世民現在,希望自己大兒子能替自己說兩句話。
雖然李世民已經打算留下魏徵,但是心裡還是希望得到更多安慰。
李承乾急忙說道:
“父皇,魏大人直言進諫,皆是為了大唐江山社稷。
他雖言辭激烈,但忠君之心天地可鑑。”
長孫皇后在一旁微微點頭,明白二郎想考考承乾。
同時很欣慰自己的寶貝兒子能說出這番話。
李世民沉默片刻,說道:
“朕並非不知魏徵之忠,只是他有時實在讓朕下不來臺。”
李世民沒想到還是替魏徵說話的,你怎麼不知道先安慰朕。
其實這就是很多人生氣後的正常反應,想勸生氣的人也得這麼勸。
就是先表達自己對對方的肯定,先讓對方心裡好受點,然後你再求情,這樣事半功倍。
李承乾接著說道:
“父皇,魏大人剛正不阿,正是大唐之所需。
兒臣願效仿魏大人,直言進諫,為父皇分憂,為大唐效力。”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眼中露出一絲欣慰之色,說道:
“你有此心,朕甚感欣慰。
但魏徵之事,朕還需再斟酌斟酌。”
李世民雖然剛剛打了個逆子,但是現在自己寄予希望的承乾兒能學好。
一下子讓李世民把剛剛在李恪那裡受的氣消下去。
長孫皇后適時說道:
“二郎,不如就依方才所言,先將魏徵留下,日後再尋合適時機讓他官復原職。
如此,既不失陛下之威,又能留住良臣。”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
“也罷,就依你們所言。
王德,去傳朕旨意,讓魏徵 做蜀王府的三品傅。”
王德領命而去。
李世民又看向李承乾,說道:
“你身為太子,當以學業為重,不可懈怠。”
李承乾恭敬地說道: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李承乾一開始都不信魏徵要走的事情,因為他上輩子沒聽說史書寫這事。
是李恪去找李承乾告狀,說阿耶又打他,從李恪那裡得知才信。
李恪也沒回自己的宮院閉門思過,他才不會去傻傻的待著。
整個大唐也就李恪敢不聽皇帝的話了,換別的皇子公主都會有點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