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玻璃瓶,教劉邦玻璃製作(第2頁)
很快變為了玻璃液體,將裡面的雜質給撈出來,澄清。
“居然變成液體了,居然能將石頭給燒成液體。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李紫萱感嘆道。
劉邦在看到,夏景天將石頭和沙子燒成了液體,也是一臉驚奇。
“夏醫生,你居然將石頭和沙子給燒成了水,真是巧奪天工“”劉邦感嘆道。
接下來,便是煉製玻璃的第三步成型,將熔制好的玻璃液轉變為具有固定形狀的固體制品。
成形方法包括人工成形和機械成形,如吹制、壓制、壓延法等。
夏景天將成為液體的玻璃,冷卻了之後,然後拿了出來,進行吹制。
最後一步是退火:消除玻璃中的熱應力,防止玻璃在冷卻過程中破裂。退火過程包括在特定溫度範圍內保溫或緩慢降溫。
在夏景天的操作下,一個玻璃瓶子,做了出來。
“”高祖陛下,玻璃瓶做好了。“”
夏景天說道。
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瓶,放在了桌子上。
“”如同通透的瓶子,居然是吹出來的,真是鬼斧神工呀。“”劉邦感嘆道。
“這個瓶子,真是夠精緻的,醫館裡面的這些玻璃杯子,瓶子,全都是這麼做出來的嗎?”李紫萱好奇地詢問。
李紫萱拿著玻璃瓶子,愛不釋手。
“”傳統玻璃的製作,都是這樣的,到時候我將製作玻璃的工藝,全都寫下來,贈送給高祖陛下。“”夏景天說道。
華夏生產玻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古代,玻璃都是作為昂貴華美的材質之一,出現在王墓陪葬品、皇室供奉品中。
華夏出土最早的玻璃製品是大家熟悉的越王勾踐劍,在劍格兩面就鑲嵌有玻璃和綠松石。
歷史上對玻璃的稱呼有許多,例如“璆琳”“琅玕”“頗黎”“琉璃”等。一直到了清朝才有玻璃的稱呼。
赤、橙、黃、綠、青、藍、紫,玻璃在不同金屬著色劑的加持下呈現出繽紛效果。
僅單色玻璃在雍正朝就可達到30種顏色,其中分為“涅玻璃也就是不透明玻璃”和“亮玻璃指的是透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