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嬴政昏迷百日,扶蘇登基稱帝(第2頁)
於是扶蘇,一邊給嬴政擦著身體,一邊跟他聊天。跟秦始皇講述關於秦始皇拜荊條的趣事。
秦始皇統一華夏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在他第四次東巡路上發生的故事。
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走出皇宮,乘著豪華的車輦,浩浩蕩蕩地從碣石山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開始了他統一六國之後的第四次出巡。
當行至一島嶼附近時,御車突然停了下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御馬前往。”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直奔仙島而去。過不多時便到了那座渤海(當時也叫北海)邊的大島上。
渤海遼闊無垠,白浪洶湧澎湃,幾隻海鷗時而展翅翱翔,時而俯衝覓食。秦始皇環視著大海,心曠神怡,豪情滿懷,更加思緒萬千。
就在這時,他回眸眼前,忽然跳下馬來,撩衣即行跪拜。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
等到皇帝站起身來,丞相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原來秦始皇看到島上生長的荊條,想起了自己幼年在趙國都城邯鄲作人質時的老師。
那老師授課要求非常嚴厲,在自己身邊隨時放著一根黃荊條兒,學生若不認真聽課,或完不成作業,那黃荊條兒就會毫不客氣地落在那稚嫩的小屁股和小手心上。
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大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要求第二天就得背寫。
“老師,這字……筆畫太多,太難寫了!”
“什麼?!一個‘嬴’字就難住了?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你能知難而不進嗎?”老師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
那老師雖說嚴厲、古板,可令人欽敬難忘。之後,在老師的諄諄教誨和嚴格管束下,秦始皇不但學到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而且懂得了許多治理國家的道理和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