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火苗與探索(第2頁)
“德哥,我們能活下來了,是嗎?”張豪噙著眼淚激動的問。
“啊。”徳哥說,“我們的求生之路才剛剛開始。”
兩人相視一笑,接著迫不及待的開始品嚐燙嘴的熱湯。
有了火,便有了生存的依仗。
現今,他們所有行動都有了一個前提——確保火源不滅。
這並不是說得讓它一直燒著不停,這不太現實。
徳哥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將火種安全保存和轉移的媒介,一個‘火摺子’,一根不太大的樹根就可以勝任。
從一開始,徳哥就告訴張豪他們必須換一個地方紮營。
洞穴天然,而且離他們的水源很近,但卻存在一個致命問題:離海岸也太近了。
救世者肯定會尋找他們,但踏上沙灘的第一批人也可能是敵人。那時,他們只能依靠距離所帶來的優勢給自己營造安全的領域。
不過,他們還有許多事要做,移動據點只是其中之一。
而想要一次就幹成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徳哥深諳分配時間的意義,他讓張豪每天為自己要做的事規劃好時間。比如要用多長時間收集水,多長時間尋找食物,多長時間尋找薪柴,多長時間休息,休息幾次,多長時間尋找新據點。
一切必須有條有理,必須遵守;不能執拗,不能失去理智,能循序漸進便是最大的成功。
至於食物,他們第一個想吃到的便是魚。
被大海包圍,魚類資源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不過想吃到嘴裡,還是必須下一番功夫,不僅是體力,還需要腦力。
釣魚缺少工具,張豪也不會水下捕魚的技巧,即使徳哥能製作出魚矛,他也不會使用。
更重要的是,張豪無法分辨哪種魚能吃,哪種不能吃,光是海邊的軟體動物是否能吃,他現在都還無法準確分辨。
從生火到現在有一天時間,他們仍是吃著帽貝、蝸牛、貽貝,加上海帶、野菜和從石頭下面挖出來的小螃蟹和小蝦。
生火第二天,張豪有了意外的發現。
當時他正在往島內探索,一隻灰色的大鳥尖叫著從他身前飛過,鑽進了一片灌木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