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然之彬 作品

第465章 狙擊手與幕後黑手(第3頁)

 這個神秘組織一誕生便直接挑起了戰爭。

 在某些人的看法中,它的確點燃了一些人壓抑在內心的正義與火焰;但與此同時,卻也催生出了一些人心中的邪惡魔種。

 這些綁匪和暴徒就是其中最極端的一群人。‘模仿犯罪’這個社會概念也許就能讓許多人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他們從這一方面開始質疑‘救世者’:它要為死去的人負責嗎?

 如果日後再次出現這類的災難,死掉更多的無辜的人,它能擔得起責任嗎?這個

組織如此激進的宣言與行動真的有必要嗎?

 至於另一派,他們的想法則剛好相反。

 不過並不是說他們的洞見有多深,而更像是換了一個角度。

 他們通過某些渠道瞭解到一些可能的事實,就是這群暴徒們在事發的幾周和幾個月前都接到過某神秘號碼的電話,銀行卡中也都多了幾筆無法確認轉賬人的轉賬信息。

 雖然無法確信,不過能讓人產生懷疑就已經是問題了。

 試想,難道這群毫不相干的人真的是自己組織起來的嗎?罪犯,暴徒,科學家,工程師……

 正常人能想象他們之間會有促使讓他們聯繫到這種程度的交集嗎?購買武器和裝備的資金更不可能是他們自己出的吧?

 如此想來,會不會是有一個神秘的‘大數據’一直在觀察他們,分析他們,挑選他們,然後又將這群人聚攏到一起的呢?

 如果真的有,那麼它會是誰呢?目的又是什麼呢?

 這一類的文章和報道淺嘗輒止,不過稍微肯動點腦子的人都能想明白其中的詭計與陷阱。

 道理就是這樣:誰將獲得質疑與誹謗,那麼獲利的就一定是它的對立方。

 救世者也第一時間看透了這種把戲。

 雖然他們不與世人為伍,也不在乎世人的評論,但也從沒想過與他們為敵。

 雖然渺小,但即使是愚昧螞蟻的敵意也可以吞沒大象。

 更何況,救世者從未認為自己是不可一世的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