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戰鬥小子與海豚據點(第2頁)
他們上了飛機。
沒人送,沒人回頭。
這群人早已習慣了分別。
和來時一樣,他們被蒙著眼睛。不過這次無人在意。
一路上,他們仍和護送的戰士開著玩笑,裝傻充愣……快到時,機艙內又一次沉寂下來,就好像之前那短暫的時光重演了一遍。
但沒有兩片樹葉是一樣的,任何事也絕不會簡單的重複兩次。
飛機降落,戰士鄭重的說:“祝好運,各位。”
他們默默走下飛機,被送往各自的戰場。
……
救世者在全世界擁有不到二十個據點。
每個據點都至少有一名特派員和數名海豚駐守其中。為了隱蔽,他們在當地或周邊都有另一個身份。
或是公司白領,或是車間工人,或是勞苦的快遞員,或是鄉下打工仔,最好的是經營生意的小老闆。
海豚與特派員的作戰區域不是一直固定的,他們很多時候需要穿越國境,或到偏僻的地區執行任務。
習慣與文化有時是分配時的優先篩選條件,作戰特長也同樣如此。
比如,你不能讓一個有明顯特徵,或是大塊頭的海豚到城市裡作戰,不管怎麼說,那樣太容易暴露。
也不能讓一個一直待在熱帶地區的海豚去北方的寒冷地域執勤,那樣首先擊敗他的也許不是敵人,而是天氣。
所有這些救世者都會充分考慮。當然,他們從沒說過會遵循個人意願。
不過
,在這方面,救世者也時常有犯難的時候。
比如現在,分配部門從沒想到過一個未滿十八歲的孩子會進入他們的人事檔案系統。
雖然錄入時登記的信息是十八歲,但機器當然可以精細到能分辨出一個人的真實年齡,就和那些有經驗的眼睛一樣。
雖然察覺到了這個特殊情況,但所有人都默認不語,因為他們都知道是誰允許這個孩子加入救世者的,正是所有這一套系統的最直接負責人。
錄入就這樣了,分配才是更難的。
當有人詢問張豪的教官有何意見時,後者也只是客氣禮貌的回應:何不去問問那個人呢?呵呵。
於是,一個年輕後勤職員提心吊膽給‘那個人’打了一個電話。電話通過一套複雜的加密系統連接到一起。
當一個懶散的聲音從話簡對面傳過來時,職員的確打了一個激靈。“你好,請問,是十席……”
“你知道我是誰才打的電話吧?省掉那些頭銜,小姑娘,說正事。”那個聲音幾乎用教育的語氣說。
職員噙著淚光。“是,是, n0.4。”
“那麼什麼事?”
“有一份調令,是一個……”
“哦——”n0.4拉長了聲音,調皮般的說:“那個臭小子終於畢業了嗎?”
“是的,no.4。”職員不會笨到連‘臭小子’是誰都聽不出。
“靠,那個該死的‘獨眼’拖了他這麼長時間,老孃有機會一定得找他算算賬!”
獨眼……年輕職員想起了那個頗具實力與威嚴的教官,救世者有一多半的海豚都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
“所以,你打電話問我該把他分到哪兒,是嗎?”
“是的。”職員急忙回覆。
“讓我想想。”電話另一頭的女人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卻問:“有什麼好建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