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298章:石頭的來歷(第3頁)

 今天是陰天,烏雲壓得很低,目光所及之處,皆自帶一層‘灰紗’濾鏡。

 然而,在壓抑氛圍下,望著南邊景色,不感到沉悶,內心很寧靜,甚至有一點歡喜。

 沈青:“沒瞧出有啥特殊地方,只感覺...南邊風景令人心情舒坦,看了一眼,便還想再看第二眼。”

 老者:“南邊特殊之處,你已經說出來了,就是...看了心情好。

 當年啊,路旁還沒栽楊樹,窪地是在的,有一位富紳,相中南邊的地,想建一座大宅院。

 富紳買來一些石頭,打算切成石階、庭院擺件啥的,沒成想,還未動工,就風雲大變。

 宅院,也不建了,卷著家產,跑南方去了,後面怎麼樣,我就不曉得了。

 反正自那起,這些石頭,就擺在路邊了。”

 石頭,若是切好的,村戶還會想折拉回家,當地磚或剁草板使,可它是不規則的,拉回家除了佔地方,再無別的用處了。

 沈青上前摸了摸石頭,

 表面布有白色粉末,內裡很硬,且沒有裂縫,富紳選的建材,質量必然絕佳。

 這時,小腿緩過勁來的老者,卸下車把上的籃筐,遞給沈青一個包子。

 “嚐嚐,老婆子廚藝一頂一的好,油渣雪菜餡的,外面可買不著。”

 雪菜,別名雪裡紅。

 長得和蘿蔔纓相似,莖粗,葉子邊緣都呈鋸齒狀,可清炒,可醃成酸菜,也可三蒸三曬,製成梅乾菜。

 沈青接過包子,咬了一口。

 不酸,香味獨特,醬香、肉香、乾草香,混合在一起,還蠻好吃的。

 吃完,沈青向老者分享自己藤籃中的食物,老者本不想接,瞧見糯米藕後,樂呵用牛皮紙去接,稱自家老婆子最喜歡吃甜食了。

 填飽肚子後,沈青跟老者學了一些藤編技法,便返回板車旁,處理成團的常春藤。

 他單腳踩住藤堆,抓住莖底往外抽。

 抽不動了,便彎腰去解纏繞部分。

 解開了,就繼續拽,解不開,用鐮刀割斷死結,再去抽下一根。

 在陣陣簌簌抽拽聲中,亂如麻的藤蔓,變成一堆堆直溜的長藤。

 每一堆長藤,都用三節麻繩,捆住上、中、下三個位置,沈青將長藤對摺,放到車兜上。

 不一會兒,板車上方,多了一座藤山。

 沈青翻出兩根粗麻繩。

 麻繩,一端綁在車尾,一端斜甩至車頭,使兩繩呈‘x’形蓋住藤山。

 接著,走到車頭,麻繩纏繞車把一圈,一手按住車把,一手用力拉拽麻繩,使得它能束緊藤山,再也拽不動時,將麻繩纏繞幾圈車把,並打個活結。

 拾起地上短於1.2米的藤蔓,卷吧卷吧,拿麻繩一纏,套在車把上。

 薅一大把枯草,充當小笤帚,將地上的綠葉、碎藤,全掃到坡下。

 待它們腐爛成泥,便可化為養分,滋養藤根,明年春天,坡上又會爬滿綠意。

 沈青往東掃了一眼,老者早已離開,土路也被清理的很乾淨。

 他挎上肩帶,握緊車把,身子前傾,用力拉動板車。

 板車,甭管裝了多少貨,一旦克服靜摩擦力起步了,後面就會輕鬆很多。

 轆---

 車輪碾壓土路,朝村莊方向駛去。

 走到臨村的東西行向土路時,遇到一群玩玻璃彈珠的孩童。

 小孩們對藤蔓很感興趣,哥哥長哥哥短,嘴甜的討了一些車把上的短藤。

 然後,小孩們把短藤系成一個圓圈,套在腰上,左手握藤圈,右手捋不存在的鬍鬚,咿咿呀呀哼唱著。

 沒詞,還跑調,但唱戲架勢是有的。

 略過唱戲孩童,剛走百來米,一留著學生頭髮型的婦人,衝上前套近乎。

 “大青,嬸家裡缺藤簍,送我半車藤子唄,大前年冬天,我還送過你半碗煮紅薯呢。”

 沈青在記憶裡蒐羅一番,調取出與婦人有關的信息。

 王秋,孃家是大王莊的,嫁給了安大左的弟弟安大右,貪婪、吝嗇,逮著一點機會,就想佔人便宜。

 原身的確從王秋那兒,得到過半碗烤紅薯,但...不是‘送’,是用東西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