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小憨憨 作品

第247章:黃皮甘蔗尾(第3頁)

 沈青抽空瞥了一眼地上的甘蔗尾。

 頂端,布有或枯黃、或淺綠的葉子。

 皮,有葉子部位,是青色的,無葉子部位,是紫黑色的。

 節,又短又密。

 簌---

 麻繩晃動間,與洞沿土壤摩擦,發出‘簌簌’響動。

 是...張叔在甩繩子。

 沈青連忙收繩,拉出藤籃,這一回籃內的甘蔗尾。

 外觀上與剛才幾捆差不多,只不過,皮是青黃色的,節又飽又鼓,還有點彎曲。

 隨後,在陣陣簌簌聲中,一捆捆甘蔗尾,被挪出了地窖。

 中途!

 沈青透過圓洞,瞧見張叔額頭掛著大汗、氣喘吁吁、動作緩慢,隱隱有力竭之勢。

 他思索一番,道:“張叔,咱倆換個位置,我想試一試搬甘蔗尾,你在洞口瞧著,若發現我哪一點整錯了,你就指正出來,我好改正,省得...甘蔗拉回家,卸貨時出了差錯,弄破了嫩芽。”

 “行,老手不放手,新手便學不到東西,你來搬。”

 張叔放緩呼吸,爬出了地窖,待沈青接過手電筒,下到了窖底,他才敢大口喘氣。

 地窖內,沈青藉助燈光,環視四周情況。

 地窖,寬1.5米,長3米,深2米,頂部,是橫木和織殼子。

 空氣中,瀰漫著難聞的潮味和腐味,每一次呼吸,它們彷彿能黏在肺部似的,令人胸口發悶。

 怪不得,張叔會那麼喘。

 正前方,有兩堆甘蔗尾,一堆紫皮的,一堆黃皮的。

 “小夥,黃皮的,全搬上來,紫皮的,再搬...20捆。”

 洞口傳來張叔的喊聲。

 “好的~”

 沈青將手電筒,放在木梯旁,抱起三捆黃皮甘蔗尾,塞進了藤籃內,並甩動麻繩。

 良久之後!

 沈青爬出地窖,抽走木梯。

 張叔用木板蓋住洞口,還把玉米秸稈鋪回原位。

 二人將一應物品,收進車兜內,便拉車回了小院。

 唰---

 李嬸坐在井旁,用力刷著黑布鞋,盆裡的水,早已渾如泥漿。

 李嬸:“呦,真多吶,都快漫過車框了。”

 張叔:“兩畝地呢,可不就得這麼多。小夥,來,卸甘蔗尾,我把乾癟、發腐的挑出來,順帶教你怎麼種它。”

 “成~”

 隨即,張叔尋一塊曬布,往樹下一鋪,沈青卸空板車,張叔解開草繩,拿起一根紫皮甘蔗尾,剝掉葉子,持刀剁掉青黃部位,紫皮部位...砍成了兩半。

 “種紅薯,要起壟,把幼苗栽進壟內。

 種甘蔗,也是要起壟的。

 只不過,它呀不栽在壟上,而是栽進溝內。

 所以,懂行的人,把它叫做‘倒溝’,具體做法,和起紅薯壟差不多。

 把地摟平了,手握鋤頭倒退著走,將土往兩側撥倒。

 甘蔗,有兩種栽法。

 一種,豎著種。

 每道坑,擺兩列,坑深30釐米,溝寬35釐米,壟寬80釐米,兩列間的距離為10釐米。

 一種,橫著種,

 兩個橫擺甘蔗尾間的距離為20釐米,其餘參數不變。

 起完壟,往溝裡灌水,穿上膠鞋,把溝踩成淤泥狀。

 小夥,喏,瞧見這芽了嗎?”

 沈青凝眸細瞅,甘蔗尾的每個節點上,都有一個小芽。

 而且,小芽分佈很有規律,前一個在東,這一個在西,下一個又在東,沿著它們畫線,能畫出兩條平行的線。

 “嗯,看到了。”

 “待溝裡的水,滲透到地下,待溝面呈光滑、無水、一腳能踩出深腳印時,就可以栽種了。

 在確保兩芽間的連線,與地面平行的情況下,將其一半身子,按進溼泥裡。

 接著,埋土,鋪枯草。

 草,不用鋪很厚,以看不到地面為佳,目的是保溼。

 一週之後,甘蔗芽抽葉破土了,就能收走那些枯草了。

 幼苗期,要勤除草,省得雜草爭奪養分。

 待甘蔗逼近膝蓋高時,要掰掉過小、過密的苗。

 記住,是掰,不是薅。

 薅,容易弄傷老樁上其它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