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小夫妻廣州行(第3頁)
葉滿枝忍不住嚥了下口水,“居然有好幾千種?有文昌雞和江南香酥鴿嗎?孫工的媳婦說,這是廣州酒家的拿手菜,聽上去就很好吃!”
“應該有吧。”吳崢嶸笑著把報紙遞過去,“你自己看。”
他出門跟招待所服務員要了張廣州地圖,準備去廣州酒家看看,順便再遊覽一下珠江。
他倆的旅行完全是漫無目的的,走到哪算哪,不需要像代表團那樣趕路。
所以,兩人並不著急坐車前往目的地,出了招待所以後,沿著陌生的城市街道瞎溜達。
“你說沙布洛夫營長與安孃最後會不會在一起呀?”葉滿枝欣賞著沿途風景,還惦記小說裡的內容呢。
吳崢嶸猜測:“也許沒在一起。”
“為什麼啊?”葉滿枝急了。
吳崢嶸冷靜地分析:“那些蘇聯作家總喜歡創作一些悲情人物,為了讓作品更有深度和話題度,恐怕不會給他們大團圓結局,也許其中一方犧牲了
。”
兩人正好溜達到一家新華書店門口,葉滿枝迫不及待地跑進去問店員有沒有《日日夜夜》。
本地國營單位的職工,多少能使用一些普通話。
聽葉滿枝詳細描述了圖書作者和內容後,對方搖搖頭說沒貨,但可以幫他們登記一下。
葉滿枝說自己是來探親的,未必能逗留到圖書到貨的日子。
女店員與同事用白話嘰裡呱啦交流了什麼,葉滿枝和吳崢嶸一句沒聽懂。
等她再次轉身時,為兩人介紹了一個雜貨市場。
“距離我們書店不遠,走兩個路口就有一條商業街,那裡有幾個書報攤也許有你們要找的這本書。這種繁體字的圖書,我們書店已經很少賣了,你們去書報攤碰碰運氣吧。”
兩人向營業員道了謝,按照對方指引的方向,前往雜貨市場。
“應該是這裡吧?”
葉滿枝指了指前方的小巷子,無語道,“廣州的同志居然把這樣的小街稱作商業街啊?還不如咱石道街寬呢,跟中國大街就更不能比啦!”
吳崢嶸也露出狐疑神色,不過這條巷子裡確實有不少擺攤的,有賣書籍的,也有賣服裝鞋帽和肉食水產的,甚至還有人在地上擺了兩個收音機。
看到其他東西時,他沒覺得如何,可是能在外面賣收音機,這就讓吳崢嶸提高警惕了。
他正想跟葉滿枝說說自己的懷疑,葉滿枝卻已經先行一步,蹲到了一個書攤前面。
那書攤上擺著不少外文書籍,還有英文和俄文辭典。
葉滿枝在讓人眼花繚亂的封皮上掃了一眼,直接問攤主:“同志,你這裡有《日日夜夜》嗎?”
攤主是廣東人,似乎不會說普通話,聽了葉滿枝的話以後,回了一串她聽不懂的。
葉滿枝出來前,完全沒想到自己這趟旅行最大的阻礙會是語言不通。
她想了想,用腳尖在土路上劃拉了一遍日日夜夜這四個字。
“有這本書嗎?”
這回攤主似乎看懂了,頓時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還衝葉滿枝和她身後的吳崢嶸擠眉弄眼,揶揄地笑了笑。
葉滿枝理解為“你怎麼不早點寫字?早寫字,我早就懂了!”
見他懂了,葉滿枝挺開心,心想肢體語言也是很好用的溝通方式呀!
“這本書多少錢啊?”
攤主比出一根手指:“一元錢。”
“這麼貴?”
葉滿枝覺得有點貴了,但是新華書店已經不賣這本書了,其他地方也未必能買到。
何況郭主任那本書還挺厚的,一塊就一塊吧。
這書拿回去可以放在吳崢嶸的書架裡珍藏。
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葉滿枝把錢給了他,接過書以後卻感覺手裡的書似乎不太對勁。
封面被牛皮紙包了起來,看不到書名,但厚度完全不如他們剛看的那本《日日夜夜》。
她正想問問對方是不是拿錯了書,巷口處卻突然傳來一陣急促而尖銳的哨聲
。
不等葉滿枝再詢問什麼,那攤主和附近幾個攤位的人,全都像聽到下工鈴聲的工人似的,呼啦啦收拾東西,一窩蜂地往巷子的另一頭湧去。
見她還傻站在原地,吳崢嶸一把攥住她的手腕,將人拉進了最近的一個岔路口。
巷子裡全是哨聲和追逐的腳步聲,好幾個帶著紅袖箍的男人,一邊追一邊用白話喊著什麼。
一個戴紅袖箍的男人經過他們這裡時,本想上,點點頭繼續追著那群小販跑了。
“什麼情況啊?”葉滿枝喃喃。
“咱們可能找錯地方了,這裡不像正經商業街,反而像是黑市。市裡開辦的雜貨市場,不可能銷售收音機吧?”吳崢嶸猜測,“我懷疑他們是賣走私洋貨的。”
葉滿枝捧著手上那本書問:“那我不會買到走私貨了吧?”
“一本書而已,應該不至於。”
葉滿枝心想,她花了一塊錢呢!
這一塊錢可不能浪費了呀!
於是,她趕忙將書翻開,檢查一下書裡的內容。
結果,不翻不知道,一翻嚇一跳,看清頁面上的內容後,葉滿枝滿臉震驚,手上一抖,將書掉在了地上。
“怎麼了?”吳崢嶸以為書裡有什麼血腥暴力的內容,把她嚇到了。
彎腰去撿的時候,只聽葉滿枝焦急道:“你別撿了,那書不正經!”
吳崢嶸還是伸手撿了起來。
翻開那一頁的內容,他已經看清楚了——一男一女在妖精打架。
他往前翻了翻,幾乎整本書都是這種少兒不宜的內容。
尺度之大,令人大開眼界。
“哎呀,你別看了!”葉滿枝滿臉通紅地說,“那人瞧著挺老實的,怎麼那麼不正經啊!我跟他買蘇聯小說《日日夜夜》,他竟然賣給我這種書!”
吳崢嶸神情微妙地將書合上。
仔細說起來,攤主的理解似乎沒什麼問題,這本勉強也算是《日日夜夜》吧。
作者有話要說
有廣東的小夥伴在評論區提到了廣州酒家的問題。
我仔細查了一下相關資料,人民日報1956年10月18日有一篇《一個普通公民的警惕》,提到了特務偵查“廣州酒家”和太平戲院等地點放置炸彈,這是我能查到的官方提到“廣州酒家”最早最明確的報道。
1940年以前叫西南酒家,1940年以後改名叫廣州大酒家,50年代轉國營後,一直叫廣州酒家,這個名字沿用到六十年代末。
文閣期間,廣州酒家改名為“廣州飯店”。
1973年又再次更名為廣州酒家。
咱們文裡的時間線剛走到1957年,所以這會兒還是“廣州酒家”時期~
任何常識性或專業性錯誤,都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哈!
一百個紅包,明天見~
鹿子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