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第 60 章 葉·年貨大戶·滿...


 第60章葉·年貨大戶·滿

 與家人商量過後,葉滿枝把上門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初四。

 “你第一次去他家做客,是不是得備些禮啊?”三哥問。

 “吳崢嶸說他會準備。”葉滿枝將毛衣針遞給他,“哥,你幫我把這個提花的花樣織一下。”

 “他準備是他的,咱家也得表示一下吧?”

 三哥放下自己織到半截的毛褲,接過妹妹的毛衣便唰唰織了起來,中途想起什麼,又從褲兜裡掏出兩塊錢給她,“幫你湊個份子,到時候你買點水果提到他家去。”

 葉滿枝沒接,往客廳裡瞅了一眼說:“你送四哥去學開車,花了不少錢吧?兩塊錢你自己留著吧。”

 “沒花多少,主要是買菸買酒,”葉滿堂呵了一聲說,“誰知道老四能堅持多久,我沒敢投入太多。”

 除了鼓搗花鳥魚蟲,老四幹什麼都沒長性。

 他有時候甚至懷疑,這人到底是不是他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葉滿堂發狠似的說:“他這回要是還那麼不著調,我以後就不管他了!”

 “這話你都說過好幾遍了,也沒見你不管他。”

 三哥雖然在家排行老三,但他向來以長子自居,家庭責任感極強。

 像四哥那樣的混不吝,連老葉都愁得不想管了,三哥卻依然不離不棄,誓要完成對弟弟的改造。

 葉滿堂不想提那個倒黴弟弟,將兩塊錢塞進她手裡說:“你拿著去買東西吧,我幫你三嫂織了件毛衣,這是她給我的,等這條毛褲織好以後,應該還會有一筆手工費。”

 葉滿枝:“……”

 她著實沒想到老葉家最會織毛衣的人會是三哥。

 之前發現黃大仙買了好多毛線回來,還以為對方肯定是編織高手。

 結果黃大仙織起毛衣來跟得了小兒麻痺似的,學了幾天就放棄了。

 剩下的毛線由三哥繼承,不到一週時間,就織了件毛衣出來。

 憑手藝從媳婦手裡摳錢花!

 望著他堪比機器的手速,葉滿枝痛快地將兩塊錢收下了。

 去做客的禮物,其實並不需要她操心。

 見到吳奶奶的請柬以後,常月娥往百貨大樓跑了好幾趟。

 不過,她準備的大多是適合女同志的東西,給吳崢嶸爺爺和父親的禮物還沒有著落。

 次日上午,葉滿枝在反帝大集上找到了五哥,想請他幫忙下鄉買點靈芝酒或者虎骨酒。

 然而,她剛走到馬車近前,就被上面滿滿當當的貨物驚住了。

 “哥,你從哪弄來這麼多東西啊?”

 五哥這馬車上,不但有雞蛋、粉條、木耳、蘑菇、凍得邦邦硬的粘豆包和鯉魚,甚至還有兩筐國光蘋果。

 五哥剛收了一個大娘的雞蛋錢,笑吟吟道:“大集距離農村太遠了,我幫老鄉代賣的。”

 葉滿枝:“……”

 誰信啊。

 肯定是他從農村收購,然後來城裡倒賣的。

 以前沒有自由市場的時候,五哥就時常幫人從農村帶東西。

 這回有了反帝大集,他更能光明正大地倒騰了。

 “哥,你這生意怎麼樣?這一車得幾天才能賣完啊?”

 “一上午就賣完了。”

 五哥眼裡精光四射,渾身都是幹勁兒。

 自從有了自由市場,他上午賣貨,下午去農村收貨,一天能淨賺十幾塊。

 按照這個勢頭搞下去,春節前他至少能進賬150塊!

 “哥,你可得悠著點啊,你倒賣這麼多東西,小心工商所的人來查你!”

 “沒事,我有東河村開的介紹信,證明我是替他們農業社代賣小土產的。”

 葉滿枝問:“這些是從東河村弄來的?這車上有咱家的東西麼?”

 葉家的老家就在東河村。

 五哥指向車上的兩個小麻袋,“木耳和榛蘑都是幫三叔他們代賣的,咱奶還想讓我賣一些大黃米和小豆,我怕市場上不讓賣糧食,就讓她做成粘豆包了。”

 葉滿枝心頭莫名生出一股不好的預感,看似隨意地問:“這麻袋的容量不小,咱奶不會把家裡那點存貨全都給你了吧?”

 “嗯,年前這段時間叫得上價,能賣肯定要儘量賣啊!”五哥樂呵呵道,“我自己存的那些黃米和黏米,也都做成粘豆包賣了。”

 葉滿枝腹誹,你們賣得倒是痛快,萬一趕上饑荒年景,家裡可就沒有半點存糧了!

 最近三嫂打著過年走禮的幌子,又買了不少肉罐頭、魚罐頭和掛麵。

 她能特別直觀地感受到三嫂內心的急切。

 連黃大仙都怕成那樣,估計之後幾年的光景真的不會太好過。

 她兀自站在馬車邊琢磨了半晌,而後盯著五哥給顧客裝雞蛋、稱木耳、收錢。

 眼見著麻袋裡的貨物很快就少了一半,葉滿枝突然說:“哥,你這些木耳和榛蘑別賣給別人了,都給我吧。”

 五哥疑惑道:“咱家吃不了這麼多吧?”

 “我們單位的同事也想買,到時候我拿去辦公室裡分一分。”葉滿枝掏了十塊錢給他,“先給你十塊,老家那邊要是還有人賣山貨,你就再給我留點。”

 機關單位的人經常一起採購年貨,五哥信以為真,點頭答應著。

 葉滿枝躑躅片刻,靠近他小聲說:“哥,你再去東河村的時候,跟咱爺奶他們說一聲,糧食不要再賣了。”

 五哥解釋說:“我們只在春節前賣一陣子,最近價格高。”

 “現在賣了,以後就要吃虧了!”葉滿枝神神秘秘道,“我聽說糧食要漲價!而且以後不論粗糧細糧都要用糧票才能買,你們現在把糧食賣了,賺的那點錢還不夠糧價漲幅呢!”

 五哥警覺地問:“你聽誰說的?最近糧食真的要漲價?”

 “在黨校上課的時候聽說的,我那個進修班裡的同學來自全市各單位,有些人的消息特別靈通。”

 五哥知道幹部的消息渠道,完全不是自己這種野路子能比的。

 他沒想過妹妹會在這種大事上騙自己,對方說什麼他就信什麼。

 “春節前價格高,我先賣一陣子。等過完年以後,我再找機會收點粗糧存著。”

 葉滿枝隨意道:“你自己看著辦吧,反正別賣虧了就行。”

 五哥是個財迷,只要跟他說現在賣糧虧本,他一準兒不會賤賣糧食。

 很可能還會盡快收購一批粗糧囤積居奇。

 葉滿枝跟五哥說了正事,便打算帶著那兩麻袋的乾貨離開。

 臨走前,她往幾步開外的姑娘身上瞟了一眼,姑娘頭上戴著一頂很搶眼的白兔毛帽子。

 剛開始她以為對方是看貨的顧客,可是她跟五哥聊了半個鐘頭,那姑娘不買東西,也不離開,不知是來幹嘛的。

 “哥,你認識那姑娘不?”葉滿枝給五哥使個眼色。

 “見過兩面,不熟。”五哥瞅了一眼就收回視線,繼續整理馬車上的貨物。

 葉滿枝點點頭不再多問,跟他打聲招呼就走了。

 既然五哥說不熟,那就是真的不熟。

 她五哥長得體面,腿腳不好的時候,都能吸引小姑娘偷看他。

 如今他換上了特質的棉鞋,走路時沒有特別明顯的蹣跚,就更招人稀罕了!

 趁著午休時間,她提著兩麻袋的乾貨,往新房那邊跑了一趟。

 家裡已經有一個喜歡儲存東西的黃大仙了,要是她也跟著大量囤積糧食,不免顯得奇怪。

 所以,新房的鑰匙到手後,她偶爾會趁著打掃衛生的機會,往這邊送點東西。

 院子西側有個地窖,是原房東儲存冬菜的地方,內裡空間還挺大的。

 葉滿枝將地窖門打開,通了一刻鐘的風,才踩著梯子將兩袋木耳和榛蘑送了下去。

 她用手電筒在地窖的牆上照了照,一側的架子上已經掛了幾袋豆子和兩大袋粉條,以防糧食受潮,她還在麻袋外面裹了一層油布。

 葉滿枝原本還跟著黃大仙買了不少肉罐頭和魚罐頭。

 可惜她定力不足,回家就把豉汁鯪魚、茄汁鳳尾魚、紅燒扣肉、午餐肉、滷豬雜罐頭挨個嚐了一遍。

 地窖裡目前只存了七八罐她覺得不怎麼好吃的原汁豬肉罐頭,如果哪天沒肉吃了,可以用這種肉罐頭燉菜吃。

 葉滿枝又從隨身的揹包裡翻出一瓶黃桃罐頭和兩罐八寶飯罐頭。

 用手電筒在罐頭盒子上照了兩個來回,依依不捨地將八寶飯跟原汁豬肉罐頭放到了一起。

 哎,不知道存這些吃的有沒有用。

 要是放過期了,還怪可惜的。

 *

 葉滿枝為這些罐頭和糧食花了不少錢,不過,單位給她發的年貨,很快就讓她沒那麼心疼了。

 今年光明街上的幾個集體手工社和國營工廠的盈利狀況都不錯。

 街道辦截留的利潤還算可觀,再加上市裡發給二等模範的150元獎金,讓張勤簡難得大方了一回。

 今年春節,街道辦的年貨是按照頂格標準置辦的。

 每人三斤蘋果、三斤凍梨、三斤白麵、兩斤豬肉、兩條鯉魚,還有半斤水果糖。

 葉滿枝兼任著煤爐廠的廠長,煤爐廠的年貨也有她的一份,所以她又多分到五斤蘋果、兩斤豬肉和一條鯉魚。

 東西著實不少,好在單位離家近,她螞蟻搬家似的,每次倒騰一點點,分幾次就能將年貨運回家。

 分了年貨以後,穆主任又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然後將每個人都喊去隔壁的居民接待室,進行了一對一談話。

 葉滿枝排在劉金寶的後面,眼見他喜氣洋洋地從辦公室裡出來,葉滿枝直覺今天的談話內容和氛圍應該是很輕鬆的。

 然而,等她在穆主任對面坐定,卻聽對方問:“小葉,你年後有調動工作的打算嗎?”

 “啊?”葉滿枝愣了一下,連忙說,“沒有啊。”

 對於紅聯鄉工業辦的工作,她心裡還有些猶豫。

 而這種會讓她生出猶豫情緒的事情,她最終通常都不會選擇。

 穆蘭笑了笑說:“別緊張,我上週去市裡開會,碰見紅聯鄉的汪敏了,據說她想把你弄去紅聯鄉負責工業工作。”

 葉滿枝:“……”

 這汪鄉長咋還當著領導的面挖人呢?

 “鄉鎮和街道在級別上是一樣的,但城市街道要比鄉鎮的條件略好一些。”穆蘭和氣地說,“鄉鎮工業辦主任的位置,聽起來不錯,其實手下頂多有一兩個編外臨時工。紅聯鄉沒什麼大工業,工業辦主任負責的工作,跟你現在做的工作差不多。”

 葉滿枝沉吟一陣,既然事情已經攤開了,不如直說自己的想法。

 “主任,汪鄉長確實跟我提過調動工作的事,她想讓我去紅聯鄉主抓手工業,行政級別能從25級升到24級,但紅聯鄉離家太遠了,我當時已經婉拒汪鄉長了。她讓我考慮考慮,年後再給她答覆。”

 她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要想升到23級,還得再觀察一年。

 所以,她去了紅聯鄉,實際上只能升到24級。

 穆蘭在心裡默默嘆氣,街道辦是個小衙門,其實不太容易留住人才。

 上一個轉去656廠工會的小劉就是個很有幹勁兒的小夥子,當時人家偷偷摸摸走了關係,等她想留人的時候,商調函都已經下來了。

 葉滿枝在工作上不但有幹勁兒,也很有想法,是個難得的做群眾工作的好苗子。

 在家庭手工業和教育工作上,幫她分了不少擔子。

 既然提前得到了消息,穆蘭肯定不能將人輕易放走。

 “紅聯鄉給你的條件確實不錯,但你要好好想想,為什麼那麼多鄉鎮幹部擠破腦袋也要來城裡工作?不光是因為城裡的生活條件好,更因為視野不一樣!上次你在反帝大集上遇見了市長,你知道他突然跑來這邊是為了什麼嗎?”

 葉滿枝搖搖頭。

 她只聽說後來區委書記和區長都跑去接待市長了。

 “區領導不是在大集上見到市長的,”穆蘭神色複雜地說,“是後來在針棉織專業聯社裡見到的。”

 葉滿枝驚訝地“啊”了一聲。

 光明街上的工廠和手工社特別多,針棉織專業聯社就是其中之一,在性質上算是集體企業,但規模很大,跟一般的紡織廠也差不多了。

 “市長早上來光明街的時候,針棉織社還沒上班,所以他先去大集上逛了逛。等區領導趕到時,他已經在各大合作社之間轉了一圈了。市裡有意將手工業合作社,轉成國營工廠,正陽區是手工業合作社最多的區,而咱們光明街又是全區合作社最多的街道。”

 葉滿枝消化著穆主任話裡的內容。

 把全市的合作社變成工廠,這可是個大工程!

 集體的變成國營的,其中的阻力肯定不小,市長可太有魄力了!

 穆蘭繼續說:“我聽區長的意思,年後市裡就要將正陽區當做試點,在區裡成立一個改革辦公室,專門主導合作社轉廠工作。咱們光明街的合作社很多,到時候肯定要派聯絡員去區裡工作,你本身就是負責手工業的幹部,我打算讓你去試試。”

 “小葉,平時在城鄉做基層工作,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往往是極個別的特殊機會,能讓你快速成長。大型合作社多聚集在城市,紅聯鄉不可能給你提供這種參與大型改革的機會。”

 不用她繼續說下去,葉滿枝早已心潮澎湃地連連點頭了。

 有機會去區裡工作,能參與這種重要改革,還不用離家太遠,她當然樂意啦!

 “主任,我聽你的,以後一定繼續努力工作,安心為咱光明街的居民服務!”

 穆蘭滿意地頷首:“行,那你好好準備一下,過完年區裡很快就會組建改革辦公室。另外,你在黨校進修班學習的時間也不短了,人家劉金寶都知道提交入黨申請書,你怎麼從來沒提交過?在要求進步這方面,你表現得不太積極啊!”

 葉滿枝:“……”

 她覺得入黨這事離她特別遙遠,從來沒考慮過入黨的問題。

 居然又被劉金寶那小子搶先了一步!

 他怎麼什麼事都知道!

 *

 葉滿枝被穆主任激勵得精神振奮,提著自己那三條大鯉魚回家的路上,還在美滋滋地哼唱著《紅莓花兒開》。

 走到家門口時,正巧遇見推著自行車過來的吳崢嶸,車後座上還捆著一個大竹筐。

 “你這是幹嘛去啊?”

 “廠裡剛發的年貨,給你送回家去吧。”

 老葉和三哥的年貨早就送回來了,這份顯見是吳崢嶸的。

 “既然是廠裡發的年貨,你就自己留著唄。”

 吳崢嶸問:“你見我在家開過火麼?”

 葉滿枝:“……”

 好像真的沒開過。

 他一日三餐都是在食堂解決的。

 家裡的煤爐子似乎只有取暖和燒水的作用。

 “那你給爺爺奶奶送回去也行啊!”

 “行了,別客氣了,”吳崢嶸將自行車停好,提起竹筐走在前面,“趕緊上樓吧,幫你把東西送上去,我還得回廠裡開會。”

 “你要是有急事就先走吧,我喊四哥下來搬。”

 吳崢嶸低聲笑:“難得在丈母孃面前露露臉,不差這一時半刻。”

 常月娥顯然也沒料到,吳崢嶸會將自己那份年貨送到老丈人家來。

 筐子上層被稻草蓋著,看不清內裡的東西。

 即便如此,她仍是熱情地招呼“崢嶸”留在家裡吃飯。

 她對吳崢嶸的稱呼是隨著心情變化的。

 剛開始,雙方還不太熟悉,她喊對方“小吳”。

 元旦喝了一次酒以後,她覺得這小夥子夠爽快,於是改口喊人家“崢嶸”。

 結果目睹他醉酒後拉著自家閨女親嘴,常月娥對他的稱呼又退回了“小吳”。

 吳崢嶸聽她重新喊自己“崢嶸”了,心知這次獻殷勤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阿姨,單位那邊還有事呢,我在您這喝口水就得趕緊回去。”

 聞言,常月娥趕忙給他倒了杯溫水,家裡沒有多餘的茶缸,用的還是葉滿枝那個花裡胡哨的搪瓷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