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3 章 狀元及第
元化帝話音落下,大殿內一時無人敢說話。
二皇子嘉泓漪率先開口,“殿試考的乃是國策,兒臣覺得年輕學子還差些火候,狀元應當是位閱歷深厚、老成穩重的貢士。”
這屆會試和殿試,他的陣營中沒有能爭狀元的人,但他知道太子和晉王正在交鋒,雙方的人選都是青年才俊,嘉泓漪樂得給他們添個不痛快。
晉王嘉泓瀚勾起唇角,像是隨意開了個玩笑,“狀元自然有父皇定奪,不過探花郎我倒是看好了一個,以杜會元的容姿和儀態,這探花郎的名號他當仁不讓啊。”
兩人說話音落下,元化帝沒有評價,“太子,你說呢?”
嘉泓淵像是才回神,輕聲笑道,“兒臣方才在想若自己是下面的貢士,該如何作答父皇出的題目,一時失神了。不只是狀元,殿外三百貢士每一個都是大裕的棟樑之材,他們的答卷兒臣都想細讀一遍。”
元化帝嗯了一聲,不再說話。
嘉泓漪和嘉泓瀚眼中閃過晦澀的光。
奉天殿內短暫的對話並未傳出殿門,殿外三百貢士經過思考後,大多已開始在草稿上落筆。
殿試持續一日時間,日落時結束,要寫一篇兩三千字的錦繡文章,還要留出修改和謄抄的時間,耽擱不得一點。
杜雲瑟研磨好墨汁,在桌案上鋪開做草稿的長紙張,提筆落在最右端。
“臣對——”
“天下治世濟民之大道,在中和之理,於兩極調和之隅生變通之氣,而後萬法備至哉。前朝受廣開海貿之亂,鎖國閉關於後,積弊不除,反致新災矣。”
杜雲瑟一口氣寫完總攬全文的第一段話,微微停筆。
元化帝給本屆殿試出的題目是“論前朝廣開海貿與嚴禁海貿之利弊”。
不出所有消息靈通者的預料,與海港、海貿有關。
殿試答題,需要揣摩皇帝的心思。元化帝打算新設海港,答這題的時候,肯定不能說嚴禁海貿有利。
但也不能一味鼓吹廣開海貿,因為元化帝出這個題目,顯然是因為他心中尚有疑慮,廣開海貿並非毫無弊端,否則前朝也不會先開後禁。
這道題答題的關鍵,在於找出前朝廣開海貿的弊端,分析其深層原因,並提出詳細完備的解決方案。
海貿肯定要開,但不能重蹈前朝的覆轍,所以問問愛卿們出些主意——這才是元化帝真正的態度。
杜雲瑟的理念是中和之道。
“聖人有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注1)
借聖人之言增加自己的論點的厚度,中和是天下的大道,只有秉持中和,不走極端,萬事萬物才能生長發育。
海貿並沒有錯,前朝為什麼深受海貿之弊,是因為他們走了極端。
最開始只知道一味開放,買賣貨物賺取各種珍稀寶物和海外番邦的稱頌,卻沒有設下必要的限制,等積弊難除後又走了另一個極端,直接全面禁止海貿,非但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還導致
了新的問題。
杜雲瑟筆鋒一直沒有停頓()?(),
洋洋灑灑寫了幾折的內容()?(),
先分析前朝廣開海貿政策中的具體問題?()???╬?╬?()?(),
再寫嚴禁海貿會導致哪些新問題。
這是他最近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的東西()?(),
杜雲瑟還將秋華年那日所說的東西經過挑揀和隱匿,隱晦地提了幾筆,拓展了答案的維度。
這些分析同樣全部引經用典,文辭優美,哪怕不看內容也是一等美文。
待寫完所有分析,杜雲瑟終於舒了口氣,硯臺中的一汪墨已經用完了,他索性放下筆,重新研墨。
再次提筆,便到了寫明具體策略的時候,這才是整張答卷的重中之重。
當然,答卷是一脈相承的,如果前面沒有分析透徹,後面的策略肯定也是隔靴搔癢,落不到實處。
“夫海貿之利在於根本,海貿之患在於無束……臣有六策以達之。”
杜雲瑟開始按順序書寫和講解自己的六條策略。
首先是要給朝貢和賞賜定下具體的章程,不能外邦國家隨便拿點木頭香料,進貢些美人力士,買通鴻臚寺官員說些好話,就能哄得朝廷免去稅金,帶著無數金銀珠寶返回其本土。
二是要設置海貿限制,茶葉、鐵器、鹽這些東西,給再多錢,拿再好的珠寶來換,也不能多賣。
三是如此大規模的貿易管理和專項稅收,由鴻臚寺和戶部共同負責,難免出現互相推卸責任、分工不均人心不齊的情況,最好能單獨設一個衙門,乃至設一個一體的行政區域。
……
杜雲瑟一邊思考,一邊將心中所想轉化成能寫在殿試之捲上的語言。
與秋華年相處日久,交流愈深之下,他的思維方式和潛意識裡的語言措辭都受到了影響,很多最初覺得奇怪的詞已經不奇怪了。
不過這不奇怪僅限於他們二人,寫在殿試答卷上呈交給天子閱覽的,絕不能露出半點端倪。
初春的陽光並不熱烈,照在人身上,反而驅散了寒意。
日頭開始偏西后,杜雲瑟寫完了草稿,右手邊的解檀光也差不多同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