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再見十六(第2頁)
“別擔心,殿下只想問一問農事。?()??.の.の?()?()”
秋華年想轉身看十六的表情,可十六緊緊抓著他,不叫他亂動露出破綻。
這是個難得的單獨說話的機會,秋華年只能目視前方抓緊問道,“你為什麼要裝不熟?太子不是知道你去遼州見過我們嗎?你有什麼事瞞著我嗎?()?()”
秋華年意識到這些問題過界了,不會有答案,沉默了幾秒。
“你……這一年多過得好嗎?()?()”
十六一直沒有回答,直到駿馬在皇莊的行宮大門前停下。
下馬之前,秋華年終於聽見十六薄寡的聲音。
“你長高了些。”
他甚至彷彿看見十六唇角上揚了一下。
秋華年想要確認,可行宮門口的侍衛已經上前,他只能繼續演“點頭之交”的戲碼。
皇莊的行宮以前佔地面積極大,在先帝時期焚燬過一次,後經查實,是管事太監為了掩蓋貪汙證據直接放火燒宮。
先帝晚年昏庸無道,諸王奪嫡將裕朝江山弄得烽煙四起、破破爛爛,一處皇莊上的行宮被焚不過是那場亂世的小小縮影。
元化帝重建行宮時,下旨縮小了四分之三的面積,節省開支,把更多土地用來耕種。
雖然縮小了大半,但行宮畢竟是行宮,這一大片宮殿已經比秋華年穿越來後所有親眼所見的建築巍峨雄偉得多了。
一處皇莊上的行宮便如此,真不知那皇城之中的紫禁城該如何雄偉壯麗。
秋華年雖然好奇,卻不羨慕住在紫禁城裡的人。
對他來說,如果要拋棄自由
去住那金碧輝煌的宮殿?()▄?.の.の?()?(),
還不如在莊子上親手耕種二畝地呢。
十六和出來迎接的太子近侍將秋華年帶到一處偏殿()?(),
通傳之後近侍退下()?(),
十六則消失在了牆角()?(),
秋華年知道他還在偏殿之中。
秋華年在偏殿見到了裕朝太子嘉泓淵,這是他第一次見皇室的人。
此處偏殿被設置成書房,嘉泓淵正在案後讀書。
他披著厚重的衣物,面色有些病態的蒼白,仍擋不住俊美無儔的顏值。溫和寬厚的同時,帶著皇天貴胄獨有的上位者的氣質。
秋華年按照進京前補習過的禮儀拜見太子,太子身邊的女官立即將他扶了起來。
“久聞齊黍鄉君之名,今日終於得見,孤讀鄉君之書有許多不解之處,可否請鄉君賜教?”
嘉泓淵態度誠懇,臉上掛著讓人如沐春風的笑意。
秋華年只能坐過去給太子“上課”。
寬大的殿內空蕩蕩的,女官去殿門口守著,秋華年想到十六也在殿內,不知在什麼地方靜靜看著自己,心中稍定。
很快秋華年就發現太子的“醉心農事”並非作假,他非常瞭解耕種知識,所有問題都提在點子上,有的秋華年都答不上來。
二皇子到現在都沒把《算學淺要·方程》讀懂,可太子卻把他寫的關於棉花種植的農書讀透了。
太子身上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人相信他的誠懇,相信他的好學,相信他的虛懷若谷。
他確實有領導者該有的人格魅力。
秋華年屏息凝神,垂下眼睛繼續說棉花種植的實踐操作。
一兩個月後的今年春耕,棉花新種法就要在裕朝多地試行了。
從育苗到施肥,再到控旺、除蟲、採摘……這一整套流程是固定的,但根據種植地的氣候不同,還要做出調整和改進。
秋華年不可能一個人跑那麼多地方挨個實驗,這個步驟只能交給朝廷去做。
今年做這個實驗的有傳統的幾片產棉地,有東北和西北的苦寒之地,還有各處的皇莊。
嘉泓淵看著案上畫了幾個紅圈的地圖,輕輕笑道,“孤幼年時聽母后講,父皇登基之前,曾奉先皇之命率軍在邊境抵禦外敵。彼時天寒地凍,大軍補給卻被諸罪王截斷,將士們連禦寒之衣都沒有,眼看天險雄關就要被攻破,異族即將長驅直入劫掠中原。”
“母后並非望族出身,無錢資助父皇高價從商賈手中收棉……”
嘉泓淵語氣不變,輕巧換了個話題,“當年父皇被百姓尊為義王,所過之處,無不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甚至有百姓拆掉家中棉衣棉被,取出舊棉以資軍用。”
“後來父皇登基,天下太平,裕朝保家衛國的將士們終於能吃飽穿暖,可惜棉花種植艱難,哪怕父皇一直令戶部督促擴產,百姓仍非人人都用得起新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