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朱標的行動(第3頁)
“你小子,不就開個玩笑,都過去這些天了,咋還在記仇呢?”
被蝦仁當眾點出來,難堪是難免的,但老朱沒有發火,反而開起玩笑來。
這讓徐達等人不免暗歎:“還得是蝦仁,換做他人,腦袋瓜子就要吊在牆頭上了。”
“姑父,我沒有記仇,你不覺得這歌謠非常貼切嗎?”
不記仇是不可能的,不報復也是不可能的。
這老登乾的事,實在是太膈應人了。
老朱在後世讀史時,也看了這句歌謠。
中都停建十年,這一路來的見聞,讓老朱嘆道:“蝦仁,中都是龍興之地,你說有什麼辦法能讓中都興盛起來,像洛陽長安南京北平那樣!”
鳳陽畢竟是老朱的家鄉,老朱對這裡有很深的感情,不希望就此衰敗下去。
“姑父,現在還是靠天吃飯的時代,自然規律不可逆,順其自然吧!”
中都屬於淮河流域,長期的水患導致土地鹽鹼化,糧食產量低,且地處丘陵,非交通要道,農耕時期想要發展,根本不可能。
從史料上,老朱知道中都的衰敗,也知道一個地方的興起離不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中都並不具備這些的條件。
即使在後世,中都也發展不起來。
“唉”
老朱嘆了一口氣,叫來了中都地方官。
“即刻張貼告示,凡是遷移來的百姓,想要回原籍的,發放路引和返籍文書,不得阻攔。”
“臣等遵旨!”
消息傳出,在中都城中,引發陣陣歡呼聲。
洪武三年、六年、七年,老朱從江南和山西往中都遷移百姓三十餘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富戶。
這些人背井離鄉來到中都,生計艱難日益困苦,早已經苦不堪言。
如今能返回原籍,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飛回去。
老朱發佈旨意不到兩個小時,衙門外就排起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都是來開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移民。
開到路引和返籍文書的百姓,迫不及待地打包行囊準備乾糧,明日一早就舉家回遷原籍,一刻都不想在這個地方待下去。
“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老朱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