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如鼠的吳升 作品
第196章 權衡之策(第3頁)
為應對倭國的威脅,張宇決定召集幾位心腹進行密議。夜深時分,清源和沈清言再次被召入宮中,三人一同商討未來的策略。
沈清言提出:“陛下,倭國屢屢試探,若我朝防禦稍有鬆懈,恐將陷入被動。不如採取反擊措施,主動出擊,挫其銳氣,以此震懾周邊。”
張宇思索片刻,點頭道:“此言極是。主動進攻雖非上策,但能在其未完全集結前打擊其士氣,亦可削弱其囂張氣焰。”
清源則補充道:“陛下,若在倭國戰線中實施分化之策,或可加速其內部崩潰。倭國本身內部矛盾重重,可在其敵我兩派中埋下暗線,離間分化,從而避免正面衝突。”
張宇深以為然,吩咐二人立即著手部署,先試探倭國的虛實,暗中安插人手,挑動其內部矛盾,以達到制衡的效果。
改革與防禦的兩線並行
此後數日,張宇逐步將清源和沈清言的提議付諸實踐。一方面,他繼續推行均田改革和教育推廣,致力於提升國民素質,讓百姓逐漸對朝廷心生信任;另一方面,他加緊軍事部署,安排各地巡查,尤其是在邊疆和沿海區域,嚴密監視一切可疑活動。
大清在張宇的推動下,逐漸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他的威望也在百姓間進一步鞏固。不少豪族逐漸順從,士族階層對朝廷的改革漸漸少有牴觸之聲,國中民心逐步歸一。
與此同時,倭國方面也逐漸察覺到大清的變化,開始收斂行動,顯然在張宇的戰略威懾下有所顧忌。然而,張宇心中十分清楚,這場博弈不過剛剛開始,倭國不會輕易退卻,真正的較量仍然在暗處潛伏。
張宇望著星空,暗自發誓,必將倭國的野心徹底壓制,護住大清的疆土與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