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橫南鎮是個好地方啊(第2頁)
以“石門”為代表的歷代摩崖石刻,遍佈山岩。述說著此山前世今生。
商周之交,泰伯奔吳,在此築城,繁衍生息。
500多年後,吳越之爭由此拉開序幕。
公元前570年“橫山之戰”,奠定吳楚疆域基本格局。
橫山素有江東地區“吳頭楚尾”之稱,因此屢見典籍。
“壺中別有日月天,夢中往往遊仙山。”這是青蓮居士李太白對它的讚美!
小鎮距北邊橫山約四公里,距南邊石臼湖約七公里。
考高中作文,稱之為橫山腳下,石臼湖畔。
如在湖邊眺望橫山,可謂“湖光山色似爭輝,兩眼韶華更駘蕩。”
小鎮漢代已有雛形,是江南一帶著名古鎮。
一條三里多長,東西走向,j型長條青石街,被三條河流,由北向南橫穿而過。
既承接橫山之洪,又連石臼湖之水。分東、中、西三座青石橋。
中河由東到西,分別稱東橋,中橋和西橋,水面呈雞爪型。
中、西橋均為拱形,兩岸長條青石駁岸。岸邊住戶均為大戶,能直接泊船。
東橋是平橋,是條分洪溝。因上游有個黃泥塘,又稱黃橋。
過橋之水四通八達,連接著小鎮對外的世界。抗戰前,無論大船小船,都能直達街邊碼頭。
日本人進駐小鎮,在鎮南修築一條卵石公路。建一座單孔石橋,只有小船能到碼頭……。
朱大明看後面還有不少,乾脆不看了。將材料裝進褲袋,疑惑得問:
“肖秉義,你說話,俺能懂。聽街上人說話,俺聽不懂,咋回事啊?”
肖秉義笑道:“材料後面有介紹,本地語系屬吳方言,也稱水方言。”
“本地人跟外地人,能說官話。本地人之間談家常,外地人很難聽得懂。”
朱大明點點頭,又問:
”你說水方言,是不是特指石臼湖?湖周邊的居民。也說這樣的話嗎?”
肖秉義對他問的情況不瞭解,只好說:
“差不多吧,湖對面的高城縣,以及湖東的林水縣,話音都差不多。”
“但也有不同,比如說,古鎮人稱天下雨,林水縣稱天下水。都屬水方言。”
朱大明若有所思一會,問:
“你父親在本縣高中畢業,你為何要去南京上高中呢?哪年去的南京?”
肖秉義臉上悲愴起來。從實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