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投機倒把(第2頁)
此時臨近春節,集市比平時更熱鬧一些。附近的農民把捨不得吃的農產品拿來,換點錢或者糧票啥的。一年忙到頭,也就指望著這時候手頭能有幾個閒錢了。
有了錢之後,就能去縣城的國營商店扯幾尺布,給孩子婆娘做身新衣服。眼瞅著就要過年了,再買幾粒水果糖給孩子解解饞。要是還能多幾個錢,那就打點散裝白酒在年夜飯的時候喝,想想就讓人高興。
這些淳樸的農民賣東西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東西往地上一放,自己默不作聲地站在旁邊。要是有人從前面走過,還會緊張地移開目光,簡直就跟在做賊似的。
相比之下劉衛東賣瓜子的方法就要直接得多,他把攤擺好之後,還拿出一大張硬紙殼,上面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滬海香瓜子。
和十多年後大家都迷信香港貨不同,八十年代初大多數老百姓更相信滬海的產品。不管是衣服糕點收音機,還是手錶奶糖自行車,都是滬海產的質量最好。
劉衛東也打算蹭一下滬海的名氣,給自己的瓜子也起了滬海的名字。反正這年頭也沒什麼廣告商標法,不用擔心會被消費者投訴。
單單只是這個硬質殼牌子,就讓劉衛東的瓜子攤成了集市上最靚的崽,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可只是這樣還不能讓劉衛東滿足,他很快就吆喝起來:“滬海香瓜子啊,四種口味,包您滿意,不好吃不要錢!”
這年頭人們做生意都還偷偷摸摸的,劉衛東居然還大聲吆喝,著實把別人都嚇了一跳。旁邊的攤主連忙收拾東西換地方,生怕被他連累了。
不過劉衛東的吆喝效果還是很好的,很快就有個老太太過來問:“小夥子,這瓜子真是滬海來的?”
劉衛東熱情地介紹起來:“老人家,我這些瓜子是正宗的滬海炒法,以前只有滬海人才能吃到。有原味、奶油、椒鹽和五香四種口味,您要不要買點嚐嚐?”
“連瓜子都有這麼多口味呢,不愧是滬海來的瓜子!”老太太連連點頭:“既然這樣我可要買點回去給家裡嚐嚐,你這瓜子怎麼賣的?”
劉衛東告訴老太太:“八毛半斤,一斤一塊五!”
老人家皺眉道:“挺貴的啊,那邊的瓜子一斤才賣一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