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乖孫
轉眼,許滿月到了出院的日子,沈老大和沈老二又拉著板車來了。
前幾天孩子被人抱走這事,大家都默契地沒有告訴老太太,因此這事老太太並並不知道。
在沈大嫂的攙扶下,許滿月渾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的,只露出一雙眼睛和鼻子,坐上了板車。
至於孩子,在她懷裡用小被子緊緊包裹著。
這孩子不愛笑,性子隨了沈景明,安靜極了。
就連沈大嫂都忍不住感嘆,“三弟妹,團團不僅長得隨老三,就連性子也隨了老三,要是娘看了,指定開心。”
“對了,三弟妹, 你到家了趕緊給老三寫信報喜,你這回算是給咱們老沈家立大功了。”
男人都喜歡兒子。
雖然她不瞭解老三,可老三也是男人,知道了這消息準高興。
許滿月抿唇笑了笑,沒有說話。
說起遠在千里之外的男人,她忽然想起來,他走的那天晚上說的那些話。
當時,沈景明將她摟在懷裡摸著她的肚子說,等孩子生了她出了月子,去鎮上一趟,抱著孩子照兩張照片寄過去給他。
許滿月垂眸看了眼懷裡孩子奶呼呼的小臉,雖然這孩子的到來,超出了兩人的意料之外。
但是期待孩子的出生不僅僅只有她,還有……孩子他親爹。
……
這幾天,老太太見到人就會說,鬧得整個大隊都知道了許滿月生了個兒子。
“我那個三兒媳婦啊,這不,一口氣給我家老三生了大胖小子,又白又胖,可招人喜歡了。”
“你們沒見過吧,沒事,等有機會了我抱過來給你們看看。”
這幾句話,讓老太太在大隊裡,本就不好的名聲更加雪上加霜了。
之前說許滿月去縣城生孩子的閒話的那幾個老婆子,氣的臉色漲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年頭,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誰家還敢生孩子,哪怕生孩子,生出來的也跟個小貓崽似的,又黑又瘦,大部分生下來沒幾天就沒了。
哪像沈家條件好,不僅能去縣城生孩子,生出來的孩子還又白又胖。
換做誰,誰不眼紅嫉妒。
可她們心裡也清楚,沈家日子好,是因為人家兒子在部隊爭氣,她們再咋羨慕嫉妒也沒用。
也不知道沈家這樣不要臉的人家,咋養得出沈景明那樣一個優秀的兒子,白白便宜了王萬花這個死老太太。
到了沈家,已經快下午了。
遠遠的,老太太早早就已經在門口等著了,她伸長了脖子一直往前看,就是想第一時間見到她的乖孫。
老大和老二上次回來說了,老三媳婦這回生的是個大胖小子,又白又胖,看著就可人。
這下她終於如願再次抱上大胖孫子了,老三也終於有了後了。
不怪她平時偏老三媳婦,瞧瞧人家這肚子就是爭氣,雖然小夫妻倆結婚兩年了,可兩人實際相處的時間最多也就一個多月。
可人家還是有了,而且還是個兒子。
老太太嘴上的這個笑啊,都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
廚房裡,林落霞早早就開始忙活飯菜了,沈青青和沈寶珠都在廚房幫忙。
自從得知許滿月生了個兒子之後,老太太可是整天都盼著她的乖孫回來,今天好不容易回來了,自然要做一頓好吃的,慶祝一下。
林落霞垂下眼眸繼續揉著盆裡的麵糰,這也是老太太吩咐的。
這都快趕上過年了,平時捨不得吃的白麵,居然在這個時候拿出來了,還有平時捨不得吃的雞蛋,今天老太太一口氣讓她打四個。
除了這些,老太太弄了小半碗大米出來,讓她單獨給許滿月蒸上。
沈寶珠踮著腳尖看著灶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大白米飯,嚥了咽口水,“娘,等嬸嬸回來來了,今天晚上咱們是不是能吃上大白米飯啊?”
這可是細糧,不是家裡平時吃的棒子麵。
這玩意她只有在去年過年的時候,吃過幾口,但也只有幾口。
可這大白米飯的味道,她一直記了整整一年。
林落霞沉默了片刻,剛要說話,一旁正在洗菜的沈青青突然先她一步開口道。
“咱們家裡就這麼點細糧,哪能所有人都有,三嬸剛生完孩子回來,這些是奶特意為三嬸準備的。”
她就搞不懂了,沈寶珠都是十歲了,也不小了,咋還這麼不懂事。
大隊裡跟她一樣大的姑娘,早就開始洗衣做飯樣樣能行,可她呢,整天就知道吃吃吃。
沈寶珠愣了一下,下意識抬頭看向林落霞。
真的嗎,可為啥剛剛娘說,她也有份。
林落霞揉麵的動作一頓,“你爹有份,他會分給你的。”
這次許滿月進城生孩子,靠的就是沈家兩兄弟的幫忙。
看廚房裡這些東西的分量,老太太應該會按照功勞來分配。
沈建雲肯定有份。
沈寶珠猶豫了一下,還是搖頭拒絕,“娘,我還是不吃了。”
這些日子,爹和孃的關係依舊不溫不火,甚至她還好幾次瞧見了爹去看他外面的那些女人,那些女人還想拿吃的哄她,讓她叫她們娘。
可她娘分明只有一個,她是絕對不會讓別人孃的。
既然爹要外面那些女人不要她和娘,那她也不想要他了。
林落霞低頭看了眼自家閨女,嘆了一口氣道,“寶珠,乖乖聽話,他是你親爹,你別因為我,跟你爹鬧矛盾。”
“等你爹回來了,你跟他撒嬌說兩句軟話,他會繼續像之前那樣疼你的。”
沈建雲雖然一直想要個兒子,可寶珠畢竟是他親生的,他對這個閨女也是疼愛的。
這些日子,都是因為她,父女兩人的關係才會變得不冷不熱。
她可以不跟沈建雲服軟,但是寶珠不行,以後寶珠還是得靠沈建雲的來養。
沈寶珠低著頭不說話。
她不想,一點都不想,誰讓爹那麼對娘。
哪怕娘再不對,他也不該對娘下狠手,將孃的耳朵打殘。
她沒這樣心狠的爹。
……
另一邊,一直在門口等待的老太太,終於等到了幾人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