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樂福 作品
506、別想拖著我死
常林最近的心思很忐忑。
曹丕對蔣濟的痛下狠手,就像是一把劍,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至於為何他感到情況不妙,還是因為他確實與司馬懿的關係不錯。
其實常林早些年過的挺苦的。
初平元年,時太守王匡起兵討伐董卓時,派一些門生在其屬的縣裡尋找官員及百姓的過失,一旦發現立即關押,然後判定罪責讓他們用錢或糧食來贖罪,如果延誤期限就要滅其宗族,以樹威嚴。
常林的叔父因為打了客人幾巴掌,被王匡的門生告了一狀,王匡大怒,把他關進牢房問罪。
整個常氏家族誠惶誠恐,不知道要責罰他們多少錢糧,還不知能否救出常林的叔。
時年危急時刻,常林就去找王匡的同鄉胡母彪,說:“王府君憑著文武高才,到我們這個郡來當太守,鄙郡山河相繞土地遼闊,百姓富足,又有很多賢能的人才,可以任他重用。”
“如今主上年幼,賊臣董卓虎踞京師,華夏為之震怒,正是各地雄才為國奮力之時。但如想要誅天下之賊,扶王室之微,使天下智士望風歸附,紛紛響應,共同平息暴亂,除天時、地利外,還要靠人和。”
“如果這三條同時具備不是可戰無不勝嗎?但如對百姓沒什麼恩德,任用的又不是賢能的人才,那麼定將自取滅亡,怎談得上匡扶朝廷,樹立功名啊!”
接著常林就把叔父被關押的情況說了一遍,胡母彪立即寫信責備王匡,王匡就把常林的叔父給放了。
然常林因此怕得罪王匡,於是遷到上黨避亂,在山中耕種。
後因常林和司馬懿是同鄉,司馬一族在常林避難時候有所相助,而同入曹氏之後,司馬懿又認為常林在故鄉人中年老德高之人,見面都對常林行拜禮,兩家關係密切,感情篤深。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司馬懿反叛之後常林就要跟隨,但禁不住曹丕腦子裡胡思亂想啊!
如此…
才一直心思不定。
而得了劉備的“昭天下書”之後,他心思就更不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