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改變命運的一箭
鮑隆的動作還是很快的,緊趕慢趕,到了河西的時候,正遇上曹丕的軍馬殺到了河西。
這下鮑隆肯定是要參與參與的。
別的不說,就說曹丕與曹植對壘的場面,那肯定是要一觀的。
只是如此一來,一千人的軍馬肯定是太顯眼了。
於是鮑隆只帶了十來個騎兵留在身邊,其餘兵馬隔了十來裡地下營,這才等著兩方決戰的結果。
...
鮑隆等著的時候,正是于禁呼出“唯有以死謝罪”的時候。
卻說于禁呼完這句的時候,便是朝著那張郃再次殺去。
張郃頓時感覺到了于禁那是招招冒死以戰,根本不留力,彷彿當真是要以命換命。
張郃是真心不想殺于禁,畢竟其畢竟乃是大將,殺了實在可惜!
然...
不是他不想殺就能不殺的。
今日戰場之上,卻沒有留情的道理了!
於是只能奮勇來殺,數招過後,竟是各自都見了血。
曹丕見於禁那頭已定,卻知不能叫司馬懿軍馬殺出來。
自己這頭人帶的可是不多,又有母親在陣中,若是對面直直殺來,定然是自己吃虧。
而曹植又差臨門一腳,只要曹植降服,大事肯定!
念及如此,曹丕也不顧自己安危,拍馬上前,與曹植呼道:“子健!我已然答應了母親,只要你降服,不能害你!”
“我便是能騙了任何人,也不能騙了母親啊!”
曹丕這種隨便轉換“自稱”的能力,確實也是厲害的很。
這般家人一般,而非是君臣之間的稱呼,讓曹植終於下了決斷。
有感而發,不由在陣前呼道:“煮豆燃豆萁,豆在涪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曹丕一聽這詩詞中說的兄弟之情,倒是也讓他熄滅了幾分對曹植的惡念。
不錯...
曹丕雖然嘴裡是說會放過曹植,但心裡對於這個三番五次給自己找麻煩的兄弟,那是一點不想放過!
雖然不能明著殺...
但只要留在自己手裡,還怕著曹植能活的下去麼?
到時候還不是想什麼時候送他去見父親,就什麼時候送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