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街亭的前奏(第2頁)
“山上沒有水源,可守住山下取水之處。”
“今在山上下寨,可分兵兩路,于山西下一小寨,為掎角之勢,又可守住水源。倘魏兵至,可以相應。”
趙雲心道立寨於大道上,的確不妥,山上山下各立一寨,倒是妥當。
當下便答應下來。
劉封聞言大喜,主動請在山下立寨。
不過這山上山下,肯定是山下的寨子更重要。
當下道:“少將軍還是往山上去,吾在山下為好。”
趙雲畢竟是主將,劉封不能忤逆太多。
眼下既然已做決定,便順勢答應就是。
於是便由趙雲在山下立寨守護水源,劉封在山上接應。
…
趙雲與劉封剛剛立住寨子守街亭,夏侯惇與司馬懿便兵鋒已至。
探得趙雲與劉封在上山山下分別立寨,司馬懿不由有些可惜。
卻道:“那山中沒有水源,若是蜀軍皆在山中,吾等截斷水源,蜀軍自亂。”
“如今山上山下分別立寨,倒是不好對付。”
夏侯惇道:“那該如何,總不能當真被那趙雲攔住。”
司馬懿卻大笑道:“蜀軍如此安排,自以為天衣無縫,殊不知行軍打仗,當通曉天文地理。”
“街亭之地,只有春秋二季雨水福澤,可用天上之水。”
“若由春入夏,則時有大旱。”
“吾觀天相,此離旱時不過十餘日。屆時那趙雲守的水源,自會乾涸。”
“不知…趙雲見自己守的水道成一旱道時候,當如何做想…”
夏侯惇一聽,這司馬懿厲害啊!
還能觀天相,知道什麼時候出旱時。
當即大喜道:“如此靜待天時,便可破敵!”
…
夏侯惇這麼高興的原因當然是覺得能打贏,不過這只是他高興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層原因,是他夏侯惇似乎能在街亭揚眉吐氣一番。
“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
這話用在夏侯惇身上還真是一點不錯。
從當年討伐董
卓時,夏侯惇自告奮勇打先鋒,結果大敗而歸
到曹操徵徐州,夏侯惇留守老家,結果呂布偷襲,老家被端了,他引兵去救,居然被雜兵俘虜了,丟了大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