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李世民的騷操作,一個接著一個!【求月票】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是李世民的名言。
那麼,作為一個善於反省的皇帝,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在玄武門之變中總結經驗教訓?
甚至為後世樹立了一個喜歡自相殘殺,武裝奪權,乃至男女混亂的‘髒唐’形象?
其實,這主要源於李世民對皇權的認知。
雖然李世民出身貴族,但對皇權的認知,並沒有從一開始就清晰明瞭,而是通過後來的學習,才逐漸認識到皇權的本質。
其中,最令他受益匪淺的,要屬秦王府時期,虞世南編纂的《帝王略論》這本書。
按照《新唐書·藝文志》的記載和歷史學者的考證,虞世南編纂的這本《帝王略論》,是以時代先後為順序,將夏商周至隋文帝時期的歷代帝王得失,進行一個總結,從而尋找一條治國安邦的道路。
那麼,李世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什麼呢?
不是皇帝殺大臣,就是大臣廢皇帝,或者皇帝殺將軍,將軍篡皇位,皇帝殺皇子,皇子反君父。
可以說是滿屏的廢,殺,弒,篡等血淋淋的前車之鑑。
那麼,後世看到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作為經歷過明,清兩朝,‘皇權高度集中’的後世人,基本很難理解唐朝之前,包括唐朝皇帝,宗室,士族,勳貴,豪強共生共治,誰也不服誰的社會形態。
甚至有人會覺得,在朝堂上罵皇帝,或者不跪皇帝,就是大不敬之禮,更有甚者,以為皇帝不能給皇后行禮。
其實,這只是臆想罷了。
為什麼隋朝會二世而亡,就是隋煬帝破壞了規則,想要獨裁統治,想要建立大功業。
唐朝是推翻隋朝建立的,李世民能走隋煬帝的老路嗎?
很明顯不能。
所以,他也需要遵循這個規則,與世家門閥共治天下。
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社會形態,權力爭奪才會超乎想象的激烈。
都說總結歷史可以更好的看清當下,但站在李世民那個位置,那個時代,看過了幾百年的亂鬥紛爭,你方唱罷我登場,他難道就不會想,自己會被大臣廢,被將軍殺,被兒子造反?
別說他功勞有多大,威勢有多強,就不會懼怕這種情況,像宋文帝劉義隆,還殺了擁立他登位的四位託孤大臣,甚至連周武帝都殺了把他捧上皇位的宇文護。
想要指望兒子,大臣給自己體面,他都是當過兒子,大臣的,他難道不知道兒子,大臣能不能給自己體面?
所以,他必須要平衡兒子的權力,平衡大臣的權力,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
還記得李淵說什麼來著?
權力是斬斷親情的魔劍!
在權力爭鬥面前,親情是非常脆弱的。
而李世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斬斷親情,以皇帝的權力限制太子的權力。
要知道,太子與皇帝之間,可是非常微妙的。
一旦太子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哪怕是皇帝,都要忌憚幾分。
皇帝希望太子有人君之相,是個合格的儲君,但又不想讓太子行使自己的權力,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可以說,皇帝對太子是非常矛盾的。
這源於歷史的教訓,也源於權力不可冒犯與挑戰。
而如今,李世民公然讓蘇定方,薛仁貴站隊,其實就是在告訴所有人。
你們最好想清楚,誰才是大唐的話事人。
你們想要的權力,財富,地位,只有誰才能給你們。
想要投靠太子,最好先掂量掂量。
然而,隨著李承乾的話音落下,蘇定方,薛仁貴,沒有任何猶豫的就站了出來,異口同聲道:“臣等領旨!”
譁!
全場再次譁然!
有人目瞪口呆,滿臉的不知所措。
有人醍醐灌頂,念頭通達。
還有人指指點點,暗罵蘇定方,薛仁貴愚蠢。
畢竟在他們心中,太子這段時間雖然表現不俗,但終究只是一個年僅九歲的孩子,這麼早投奔到東宮,並不是什麼好事。
因為皇帝正值壯年,太子至少要等二三十年,才能繼承大統,現在選擇太子,那以後的路基本就斷了。
甚至有可能,一生都碌碌無為,實在有些不划算。
然而,蘇定方與薛仁貴的態度卻十分堅定。
即使李世民因為他們的選擇,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他們也毫不在意的退回到了朝臣行列。
“陛下!”
就在蘇定方,薛仁貴二人退回朝臣行列的下一刻,御史王福站了出來,持笏道:“臣有本要奏。”
“何事?”
李世民皺眉問道。
卻聽王福又道:“啟稟陛下,臣彈劾太子目無法紀,驕奢淫逸,擅自插手地方軍政,縱容東宮衛率抗旨,聳動輿論,貪索無度.......等十條罪狀。”
此話一出,眾臣紛紛詫異地看了過去。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太子剛回來就有人敢針對,而且彈劾的罪名,一條比一條罪大。
就連李世民都忍不住坐直了身體。
“臣身為御史,有風聞奏事之責,據臣所知,長安最近謠言四起,有傳言稱,太子與太上皇勾結反賊長孫安業,李孝常,禍害朝堂百官,以達成不可告人之目的,請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