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合章6000】
李承乾爺孫離開長安後,李世民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
首先是長孫無忌主持的吏部考核,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對,以裴寂為首的武德老臣,紛紛上奏,罷免長孫無忌。
但李世民並未妥協,而是強行推進吏治考核,讓各地官吏,紛紛進京。
就此,為犧牲長孫無忌,換一朝新的官吏,埋下了伏筆。
其次是邊境雪災日益嚴重,救災已經收效甚微,不少百姓紛紛湧到邊關,衝擊關卡,為關中之地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這一日,李世民召開朝會,與眾臣商議,是否開關讓災民湧入關中乞食。
只見李世民環顧了眾臣一圈,語氣悵然地道:
“雖然我們提前得知了雪災的事情,但卻沒有想到,雪災的影響會這麼大,導致我們救災無力,實乃天不隨我願啊!”
聞言,大理寺卿戴胄率先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為,到了這種地步,歷朝歷代都允許百姓外地乞食,我大唐應當不能例外,儘早開關放人!”
“開關放人,朕不是沒想過,但關中剛剛才穩定下來,若開關放人,導致關中陷入混亂,該怎麼辦?”
“這.....”
戴胄語塞。
卻聽裴寂又接口道:“武德年間,遇到災情是不開的,因為外有強敵,若我們開關了,不止關中會混亂,關外也會有麻煩,萬一東突厥來搶人,又該怎麼辦?”
“話雖如此,但若不開關,同樣避免不了麻煩!”
房玄齡站出來道:“現在我們面對的,只是災民,而一旦不開關,災民變饑民,饑民,可容易亂啊!”
聽到這話,李世民頗感無奈,最終還是下令道:“那就開關吧!允許百姓們乞食!”
說完,又想起什麼似的,補充道;“雖然朕允許百姓們入關乞食,但並不是不管他們了,戶部也要調集糧食,救濟災民。”
“陛下,如今國庫存糧有限,有一部分糧食,是拿來做戰時儲備的,若調集糧食救濟災民,恐怕.....”
說到這裡,戶部尚書便沒有再說下去。
李世民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然後皺眉道:“那就想辦法,在民間收購一些糧食,救濟災民,否則,朕何以面對他們?”
說完,便不容質疑的擺手:“退朝!”
.......
“酒!朕要喝酒!”
原本不怎麼喜歡喝酒的李世民,遇到這麼多糟心事,也開始借酒消愁了。
但等了半晌,卻沒有宮侍端酒來,不由怒意升騰。
“酒呢?朕的酒呢?!”
“回,回陛下,您的藏酒,不見了!”
一名宮侍顫顫巍巍地跪了過來。
李世民臉色一沉,就要發火。
然而,門外又傳來一道稟報聲:“陛下,嶺南急報!”
他微微一愣,眉頭大皺:“讓他進來!”
“諾!”
宮侍應諾一聲,很快,一名傳遞消息的人就走了進來,稟報道:“啟稟陛下,嶺南酋長馮盎反叛!”
“什麼?!”
李世民吃了一驚。
馮盎其實早就歸順大唐了,但卻不聽從大唐的命令,經常與其他部落互相攻擊。
這在李淵當政的時候,就已經如此了。
而且,大唐也從未得到過他的朝貢。
所以與他相鄰的唐朝各州,紛紛上奏,稱馮盎反叛,請求朝廷下令征討。
但無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面對數十封這樣的奏摺,往往都是置之不理。
因為這些奏摺,只是說馮盎意圖謀反,並沒有十足的證據。
如今,聽到馮盎已經謀反的消息,李世民覺得,這樣的戰爭,可不能像東突厥那樣,因為國力的原因而放棄。
所以,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他便立刻召見了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人。
“消息你們也聽說了,馮盎的性質屬於反叛,與東突厥截然不同,朕決定,讓江南,嶺南數十州的兵馬,共同出兵討伐馮盎,你們覺得如何?”
“這.....”
房玄齡與杜如晦對視一眼,正打算開口。
忽聽身旁的魏徵,率先開口道:“臣覺得,馮盎之事,與東突厥之事,並無不同。如今天下初定,而嶺南瘴氣流行,且路途遙遠,就算是周邊數十州的兵馬,也無法長時間駐紮在那裡
。”
“更何況,指控馮盎反叛的證據,依舊不充分,臣以為,還是不宜興師動眾!”
“人都到長安稟報馮盎反叛了,還證據不充分?”
李世民有些不悅地道:“況且,之前也有數十封上奏馮盎反叛的奏摺!”
“那陛下有沒有想過,馮盎若反叛,必分兵據險,攻掠州縣。如今對他的指控,已經有數年,為何今年才報上來?”
魏徵依舊淡然開口道:“若是此人稟報屬實,那為何朝廷沒有接到馮盎軍隊越出轄區的消息?顯然,這在臣看來,並不是反叛,而是有人故意栽贓!”
聽到這話,房玄齡心頭一動,不由道:“那為何馮盎這麼多年被上奏反叛,他不來長安自證清白?”
“這件事,本身就很蹊蹺,江南各州眾口說馮盎反叛,馮盎卻沒有實際行動,陛下和太上皇也不派使者詢問怎麼回事,馮盎處於這種情況,畏懼死亡,自然不敢來長安!”魏徵接口道。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道:“那依你的意思是,讓朕派使者先去問明情況,以示誠意?”
“馮盎若能免除禍患,自然可不戰而令其臣服!”
聽到這話,李世民仔細一想,覺得有些道理,自己終究還是百密一疏,於是立刻將稟報消息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再派使者前往嶺南,示以至誠。
.......
另一邊。
前往江陵的大船上。
經過客棧那晚的頭腦風暴,無論是李淵,還是岑文本,亦或是馬周,全都成為了李承乾的鐵桿支持者。
這讓李承乾非常開心,且非常欣慰。
正所謂,凡幹大事者,務必一條心。
李承乾深知這個道理,所以才在下江陵之前,給自己身邊的人,臨時來了一場頭腦風暴。
否則,等到了江陵,再告訴他們自己的目的,那就太晚了。
畢竟時不待我。
有位先賢說得好,出名要趁早。
幹大事,自然也要趁早。
然而,岑文本這兩天,卻一直魂不守舍的,想要找李承乾深入交流一番。